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3月外商投資市場呈現顯著分化態勢。儘管全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同比有所回落,但行業分布與來源地結構優化趨勢明顯,高技術領域成為外資布局重點,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民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13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達1.26萬家,同比增長4.3%。然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降至2692.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8%,顯示市場環境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單月實際使用外資實現13.2%的同比增幅,展現政策紅利釋放效應。
製造業與服務業持續主導外資流向,分別吸收715.1億和1933.3億元人民幣投資。高技術產業成為增長亮點,以786.1億元的實際到位資金規模領跑各板塊。其中電子商務服務領域表現尤為突出,實際使用外資激增100.5%,生物製藥、航空航天設備製造及醫療儀器行業分別實現63.8%、42.5%和12.4%的增長率,印證高新技術產業對資本的強勁吸引力。
從外資來源看,主要經濟體對華投資呈現差異化特徵。東協地區以56.2%的同比增長率保持最大增幅,歐盟對華投資額增長11.7%,瑞士和英國分別錄得76.8%與60.5%的高增長率。日韓兩國延續穩健步伐,日本實際投資增長29.1%,韓國增長12.9%,凸顯區域產業鏈重構帶來的合作機遇。
數據揭示外資結構轉型加速:在製造業領域,航空航天設備和醫療儀器製造獲得持續關注;服務業中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反映數字經濟深化發展需求。高技術產業占全部實際使用外資比例提升至29.2%,成為穩定外資規模的關鍵力量。
總結而言,儘管首季外資總額有所波動,但行業與區域結構優化表明中國市場正經歷質量變革。高新技術領域持續吸引全球資本,顯示中國在產業鏈升級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鞏固。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和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未來外資流入的結構性潛力仍有待充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