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國際能源市場正面臨多重挑戰。隨著主要產油國政策調整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機構對原油市場的長期預期持續承壓。最新分析顯示,供需格局的變化可能在未來兩年推動油價進一步走低,引發市場對未來能源投資回報的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際金融機構最新研究指出,20252026年全球石油市場將面臨顯著的供應過剩風險。該機構下調了對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預期:2025年由73美元/桶降至66美元,2026年則從61美元調整至58美元;同期美國WTI原油價格預測也同步下修,分別由69美元和57美元調低為62美元和53美元。這一預期與當前期貨市場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布倫特原油現價約65美元,WTI原油徘徊在61美元附近。
數據顯示,該機構將今明兩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費量增幅從此前的預期水平大幅下調。2024年第三季度平均月度需求僅增加30萬桶/日,而全年預計總增量為80萬桶/日,較年初預測顯著收窄。研究強調,工業活動放緩和能源效率提升正共同抑制市場需求擴張,尤其是製造業密集經濟體表現疲軟對運輸燃料的需求產生持續性影響。
分析報告指出,OPEC+聯盟近期表現出的產量政策轉向是當前價格壓力的核心誘因。主要產油國在維持市場份額目標下主動增加供給的行為,與需求側增長乏力形成共振效應。預計這種供需錯配將在年底前推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破60美元關鍵支撐位,進一步壓縮能源企業的盈利空間。
機構模型顯示,若地緣政治局勢未出現重大變化,2025年全球石油市場或將面臨日均140萬桶的過剩壓力。這種供過於求的局面不僅來自產油國策略調整,還受到貿易摩擦加劇可能引發的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研究特別指出,能源密集型產業投資決策將因價格預期下修而更加謹慎。
總結:當前原油市場的定價邏輯正經歷深刻轉變。在主要產油國政策導向與全球經濟動能轉換的雙重作用下,未來兩年國際油價中樞面臨持續下移壓力。這種趨勢不僅反映短期供需關係變化,更預示著能源轉型期傳統化石燃料市場面臨的長期挑戰。投資者需密切關注OPEC+產量動態、工業用電需求復甦進度以及關鍵經濟體財政刺激政策動向,這些因素將共同塑造未來的能源價格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