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際原油市場波動顯著,呈現出「過山車」式的行情。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油價經歷了大幅下跌和反彈,最終維持震盪格局。供應端的增量、需求預期的弱化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成為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儘管短期內油價可能因技術性因素出現反彈,但中長期來看,供應過剩的壓力仍將主導市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原油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近期,OPEC+決定在6月放寬減產限制,新增41.1萬桶/日的產量,這一決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導致國際油價一度跌至近四年低點。供應端的增量使得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的擔憂進一步加劇。儘管4月OPEC+的實際產量並未顯著躍升,但市場對供應過剩的預期已經主導了交易邏輯。供應端的壓力成為當前油價承壓的主要因素之一。
需求側的不確定性同樣對油價形成了顯著壓力。市場對製造業活動收縮和能源進口需求回落的擔憂,導致原油的金融屬性中的風險偏好顯著降低。特別是在關稅政策的影響下,市場對全球經濟形勢的預期趨於悲觀,進一步削弱了原油需求的前景。需求預期的弱化使得市場更傾向於交易「過剩」邏輯,從而對油價形成壓制。
儘管近期油價在5560美元/桶的水平出現技術性反彈,但這更多是投機性多頭頭寸藉機入場的結果。市場普遍認為,這一價格區間是心理支撐位,超賣條件下的逢低採購行為推動了油價的短期回升。然而,這種技術性反彈難以改變中長期供應過剩的基本面。在OPEC+增產的背景下,油價的反彈空間有限,中期重心仍可能回落。
地緣政治和宏觀因素的反覆擾動,進一步加劇了油價的波動。市場對關稅衝突帶來的衰退風險以及OPEC+增產帶來的供應端大幅過剩的擔憂,使得原油估值處於低位。然而,現實端尚未出現明顯的衰退跡象,地緣和宏觀因素的反覆驅動,使得油價在短期內呈現寬幅震盪的格局。
總結
總體來看,國際原油市場在多重因素的博弈下,短期內波動加劇,但中長期仍面臨供應過剩的壓力。儘管技術性反彈和地緣政治因素可能為油價提供短期支撐,但需求預期的弱化和供應端的增量將繼續主導市場走勢。未來,油價的短期震盪修復難以改變中期重心回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