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600150)宣布正式啟動對同屬集團旗下另一重要企業中國重工的換股吸收合併程序。這一資產重組計劃標誌著國內軍工與民船領域資源整合邁出關鍵一步,旨在通過資本運作優化產業布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船舶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根據公告顯示,中國船舶將以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實現對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的換股吸收合併。上海證券交易所已正式受理相關申請文件,並將依法進行審核程序。後續還需獲得證監會註冊及其他必要審批後方可實施。此次資產重組若順利完成,將顯著提升中國船舶在軍用艦船、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控股的大型央企,中國船舶主營業務覆蓋軍民兩用船舶製造、船舶修理、海洋工程裝備及機電設備生產等領域。其核心子公司包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團)等業內知名實體,註冊地設於上海自貿區浦東大道1號,員工規模超1.4萬人。公司通過控股48家關聯企業,在全球船舶製造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
從近三年經營數據看,中國船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48.39億元,同比增長25.81%,創三年新高;歸母淨利潤達29.57億元,同比激增16倍以上。但需注意的是,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至70.49%(截至2023年末),較2021年提升約3.6個百分點。天眼查數據顯示,企業自身風險提示達81條,關聯風險信息超2500餘項,主要涉及合同糾紛、經營異常等潛在挑戰。
此次資產重組被視為央企深化專業化整合的重要實踐,通過合併同類業務可有效降低同業競爭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行業分析指出,中國船舶在軍用船舶領域的技術優勢疊加民船市場的規模效應,有望形成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與市場話語權。不過,交易能否順利過會、後續整合成效以及高負債帶來的資金壓力仍是關鍵變量。
綜上所述,中國船舶此次換股吸收合併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發展路徑優化,更折射出我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若重組成功實施,或將重塑國內船舶製造產業格局,但其長期效益仍需觀察市場環境變化及內部協同落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