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前四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保持韌性發展,實現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延續強勁勢頭,達到8.39萬億元,增幅達7.5%,進口則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規模為5.75萬億元,同比下降4.2%。這一數據表明,在全球經濟復甦承壓背景下,我國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新興市場開拓成效顯著,民營企業活力進一步釋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前四個月,我國貿易結構呈現多元化特徵。以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 一般貿易 為主導,進出口規模達9.05萬億元,在總值中占比64%。其中出口表現尤為突出,增長7.3%,而進口則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拖累下降8.4%。與此同時, 加工貿易 增長態勢穩健,進出口2.54萬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品進口量價齊升,凸顯產業鏈協同優勢。此外,以保稅物流方式實現的2.04萬億元進出口規模同比擴大7%,反映跨境供應鏈韌性增強。
在國際市場布局方面, 東協 繼續穩固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雙邊貿易額達2.38萬億元,同比增長9.2%。對東協出口增速(12.6%)顯著高於進口增幅(4%),顯示我國在電子製造、機械設備等領域持續擴大當地市場份額。與歐盟貿易規模為1.78萬億元,增長1.1%,其中汽車等高端製造業產品出口表現亮眼。值得注意的是,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貿易總額達7.25萬億元,同比增長3.9%,成為外貿增量的重要支撐。
市場主體活力持續迸發, 民營企業 憑藉靈活性和創新優勢,前四個月進出口規模達到8.05萬億元,同比增長6.8%,占總值比重提升至56.9%。其出口表現尤為強勁,在機電產品、紡織品等關鍵領域貢獻率達65.1%。相比之下,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1萬億元(增長1.9%)、國有企業1.96萬億元(下降11.3%),反映出不同所有制企業在市場適應性上的差異。
從商品結構看, 機電產品 出口規模達5.04萬億元,占總出口額的60.1%,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增長5.6%、集成電路增長14.7%,汽車出口則突破2649.8億元,增幅保持穩定。儘管勞動密集型產品(勞密產品)出口微降1.6%,但紡織品憑藉4.9%的增長率表現優於整體水平。農產品和機電設備進口需求分化明顯,前者因價格支撐增長6.1%,後者則受國內產業升級推動實現5.7%的進口增幅。
主要 大宗商品 進口呈現「量減價跌」特徵:鐵礦砂減少5.5%且均價下跌17.8%,原油進口基本持平但價格下降8%,煤炭進口量價雙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等機電產品進口增長顯著,反映國內製造業復甦對關鍵零部件的需求回暖。
總結與展望
2025年前四個月的貿易數據顯示,我國外貿韌性進一步顯現,民營企業、新興市場及高技術產品成為核心驅動力。儘管面臨全球需求疲軟和價格波動壓力,但通過持續優化貿易結構、深化區域合作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我國有望在複雜環境中鞏固國際市場份額,為全年外貿穩中提質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需重點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