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4.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彰顯出外貿發展的持續動力。其中出口實現8.39萬億元,增長7.5%;進口規模5.75萬億元,下降4.2%。4月單月進出口總值突破3.84萬億元,增速達5.6%,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至7014億元。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在全球經貿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不斷釋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前4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9.05萬億元,占總值64%,其中出口增速達7.3%而進口下降8.4%,顯示出產業鏈附加值提升趨勢。加工貿易延續向好態勢,2.54萬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6.6%,保稅物流方式實現7%的增長,出口增幅更高達17.7%。三大貿易模式協同發力,折射出我國從"加工組裝"到"自主研發"的轉型升級進程。
東協繼續保持最大貿易夥伴地位,雙邊貿易額2.38萬億元同比增長9.2%,對歐貿易達1.78萬億元增長1.1%。值得關注的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突破7.25萬億元,出口增速9.6%顯著高於整體水平。美國市場出現分化,儘管仍是第三大貿易夥伴,但進出口總值下降2.1%,凸顯國際經貿格局的深度調整。
民營企業貢獻8.05萬億元進出口額,占比提升至56.9%,同比增幅達6.8%。其中出口規模突破5.47萬億元,在整體出口中占比超六成,進口增速也保持4.2%。外商投資企業表現平穩增長1.9%,而國有企業出現結構性分化,出口增長7.3%的同時進口下降18.2%,反映出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差異。
前4個月機電產品出口額達5.04萬億元,占總出口量的60.1%,其中汽車出口2649.8億元增長4%,集成電路出口突破4000億元增幅14.7%。傳統優勢項目中,紡織品出口3291.7億元增長近5%,農產品出口增速達6.1%,與勞密產品下降1.6%形成對比,顯示高附加值產業正成為出口核心支撐。
主要能源資源進口呈現量價背離特徵:鐵礦砂進口3.88億噸同比下降5.5%,但均價下跌17.8%;原油進口量微增0.5%而單價下挫8%。機電產品進口逆勢增長5.7%,尤其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進口額達4587.1億元,反映出產業升級的剛性需求。
總體來看,前四個月我國外貿在複雜環境中展現出強大韌性,民營企業活力持續釋放,產業鏈高端化趨勢顯著。儘管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對進口形成壓力,但機電產品出口強勢增長和區域經貿合作深化為全年穩外貿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需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鞏固新興市場開拓成果,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