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廣州市以深化金融改革為抓手,圍繞銀髮經濟領域持續探索多元化融資模式。最新出台的《關於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系統性提出12項具體舉措,通過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體系、優化跨境資金流動機制等手段,加速釋放養老服務市場潛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養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政策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產業企業通過上市、掛牌及發債等方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同時依託區域性股權市場平台功能,為非上市企業提供證券非公開交易服務,有效提升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市養老相關領域直接融資需求同比增長超45%,政策落地將顯著緩解行業資金壓力。
支持國有企業發起設立專項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向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和骨幹企業。該基金將聚焦科技賦能與併購重組兩大方向,推動智能養老設備研發、適老化改造等關鍵領域突破。據測算,未來三年相關投資額有望達到50億元規模,形成"資本+產業"雙輪驅動格局。
探索符合條件的養老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產品,通過市場化運作盤活沉澱資源。此舉不僅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收益標的,更將加速養老社區建設與運營模式疊代。首批試點預計覆蓋3個大型綜合養老園區,涉及床位超5000張。
運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允許企業自主借用外債額度提升至等值1億美元以內。同步簡化外匯登記流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債券發行和股權融資,預計將降低23個百分點的綜合融資成本。
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等地方金融組織發揮比較優勢,在普惠信貸、信用增進等領域精準發力。通過建立"銀髮產業金融服務白名單"機制,實現金融機構與養老企業的高效對接,預計年內可新增專項信貸額度20億元。
該政策組合拳的實施將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鏈條。一方面通過資本力量加速技術轉化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藉助市場化工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廣州市正以金融創新為突破口,構建具有示範效應的"養老+金融"協同發展模式,為全國銀髮經濟發展提供可複製的經驗樣本。(數據根據公開政策文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