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背景下,廣州市近日出台《關於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12項具體舉措打造涵蓋金融服務、產業支持、跨境合作等領域的養老金融生態體系。該政策聚焦"全生命周期養老保障+全產業鏈條融資服務"雙輪驅動,預計未來三年將撬動超千億元社會資本投入銀髮經濟領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養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政策明確要求金融機構強化對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綜合管理服務能力,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擴面提質。支持探索企業年金制度創新,鼓勵用人單位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通過優化開戶繳存流程、提供默認投資服務等措施,力爭2025年前實現個人養老金參保率提升30%。
引導銀行、信託等機構開發具有養老屬性的儲蓄、理財、保險產品組合,重點支持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等財富管理工具。政策特別提出要將更多法人金融機構納入國家養老金融試點範圍,形成覆蓋不同風險偏好的產品體系。
鼓勵銀行設立專業養老金融事業部,對老年用品製造、適老化改造、智慧養老設備研發等項目提供差異化信貸支持。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開展醫養康養設備融資租賃業務,探索全產業鏈融資模式。政策明確要求金融機構與養老產業協會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
優化養老用地規劃和供應保障,鼓勵保險公司投資建設康復醫院、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創新數字人民幣在助餐配餐、家政服務等場景的應用,計劃三年內完成全市20%養老服務機構的數位化改造。
支持養老產業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行債券拓展直接融資,推動符合條件項目申報基礎設施REITs試點。政策特別提出由國有企業牽頭設立銀髮經濟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種子期和骨幹企業,預計首期規模達50億元。同時探索全口徑跨境融資模式,提升外債使用便利化水平。
依託"港澳藥械通""灣區醫療券試點"等政策,支持金融機構開發跨境養老金融產品。鼓勵大灣區機構合作設計覆蓋院舍照顧、醫療銜接的綜合服務方案,力爭2025年前推出35款具有區域特色的跨境保險產品。
要求銀行網點實施適老化改造,在老年人密集社區設立特色服務站,配置無障礙設施和專屬服務人員。推進農村普惠金融覆蓋,通過"助農取款+養老查詢"模式打通鄉村服務最後一公里,計劃三年內實現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100%。
建立養老機構預收費資金存管制度,嚴禁以養老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重點打擊針對老年人的電信詐騙和虛假宣傳行為,政策明確要求每季度開展專項排查行動。
選取基礎條件優越的區打造綜合示範中心,集成金融產品展示、場景體驗、產業對接等功能。通過集聚效應吸引醫養健康、科技企業入駐,預計首批試點區域將帶動超百億社會資本投入智慧養老領域。
整合普惠貸款風險補償、融資擔保等機制,設立銀髮經濟專項信貸額度。發揮市屬國企平台作用,搭建產業資源對接平台,動態梳理重大項目清單定向推送金融機構。
開展常態化防詐宣傳教育,在社區設置金融知識宣傳角。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普及長期投資理念,政策要求每年舉辦不少於50場專題培訓活動,覆蓋10萬以上老年人群。
完善商業長護險與基本醫保銜接機制,鼓勵開發托養照護類信託產品。探索醫療數據賦能保險創新,推動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機構責任保險範圍。政策明確提出要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平台,提升產品設計精準度。
該政策通過構建"制度保障+金融工具+場景應用"三位一體的創新體系,不僅為廣州市應對老齡化挑戰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更為全國探索超大城市養老金融服務模式貢獻了先行經驗。預計到2025年,全市養老產業融資規模將突破1200億元,帶動相關領域就業人數增加15%,形成具有灣區特色的養老金融發展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