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英國航天科技公司Space Forge近期完成2260萬英鎊(約合3000萬美元)A輪融資,創下英國同類企業最高紀錄。這筆資金將加速其可重複使用衛星平台的開發,旨在利用太空環境的獨特條件製造高性能半導體材料及量子計算組件。通過微重力、真空等極端條件下的創新工藝,該公司計劃顯著提升關鍵工業材料性能,並降低高能耗產業的碳排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Space Forge宣布完成其A輪融資,總額達2260萬英鎊(約3000萬美元),由北約創新基金領投,並獲得國際戰略投資者支持。此輪資金將重點用於研發第二代可返回式衛星ForgeStar2,同時推進首顆製造型衛星ForgeStar1的發射計劃。預計2025年完成首次在軌演示任務,驗證太空材料生產技術的可行性與商業化潛力。
Space Forge的核心優勢在於利用太空特有的物理條件(如微重力、極端溫差和真空環境)製造地球上難以實現的獨特材料。這類材料在半導體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例如通過減少晶體生長過程中的雜質缺陷,提升晶片性能與能效;同時為量子計算所需的超純元件提供更優解決方案。初步數據顯示,太空製造的半導體材料可使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碳排放降低75%,並減少60%能源消耗。
該公司的技術路徑直指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安全問題。當前全球90%先進晶片產能集中於台灣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了產業脆弱性。Space Forge通過太空製造構建「去中心化」生產模式,目標在美國及歐洲建立端到端的半導體生產能力,減少對單一地區的依賴。其美國子公司已明確將《晶片與科學法案》視為戰略機遇,推動本土供應鏈韌性建設。
Space Forge的衛星設計強調「可返回」和「可復用」,顯著降低了太空製造的邊際成本。例如,ForgeStar1作為首顆任務型衛星,將驗證材料生產艙與回收系統的可靠性;後續疊代的ForgeStar2將進一步擴大產能並優化工藝流程。這種模式為清潔能源、國防技術等高附加值領域開闢了新的工業化路徑。
總結:太空成為下一代工業革命的核心場景
Space Forge的融資成功標誌著太空製造從概念驗證邁向商業化應用的關鍵轉折點。通過整合微重力環境與尖端材料科學,其技術不僅有望解決半導體行業的產能瓶頸和碳排放問題,更將推動量子計算、清潔能源等前沿領域突破發展邊界。隨著2025年首次衛星發射的臨近,太空工業化正逐步從科幻構想轉化為驅動地球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