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物流 資訊詳情
中老鐵路跨境運輸效能持續提升 創新模式助力區域互聯互通
 運輸 2025-05-21 14:00:1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2025年以來,中老鐵路作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重要國際通道,其客貨運輸量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5月19日數據顯示,這條貫穿山川的鋼鐵動脈已累計發送旅客突破800萬人次,貨物運輸量超910萬噸,跨境業務覆蓋全球百餘個國家和地區,在區域物流網絡中展現出強勁活力。

  一、客運服務創歷史新高 國際客流輻射全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運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以來,中老鐵路中國段單日最高發送旅客達9.1萬人次,其中西雙版納站單日發送量突破3.8萬人次,刷新歷史紀錄。國際列車累計運送旅客超44萬人次,跨境旅客占比近四分之一(11萬人次),服務網絡覆蓋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這條線路不僅滿足了沿線居民出行需求,更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協國家的"民心橋"。

  二、貨運創新模式顯成效 冷鏈物流效率倍增

  在貨物運輸領域,中老鐵路展現出強大的國際通道優勢。截至5月19日,累計運貨量同比增長27%至超91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突破221萬噸。通過"瀾湄快線"冷鏈專列,東南亞榴槤、山竹等生鮮產品實現48小時內直達中國市場,運輸時效較傳統公路壓縮60%。創新採用的罐式貨櫃成品油"一箱到底"運輸模式,在3月試驗成功後顯著提升了危化品運輸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智慧升級提效跨境物流 貨物品類持續擴展

  依託5G與北鬥技術打造的數位化口岸,中國磨憨鐵路口岸將跨境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5小時內,較開通初期提升超60%。目前跨境貨物品類已達3000餘種,包括中國出口的溫帶果蔬和智能家電等高附加值產品,其出口量同比增長30%,形成"中國製造出海-東南亞農產品入華"的雙向流通格局。

  四、多維突破構建發展新引擎

  中老鐵路通過運輸模式創新與數位化升級,正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向物流服務深度整合演進。國際旅客跨境流動規模持續擴大,貨運通道效能顯著提升,不僅促進了區域經濟要素高效配置,更為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隨著運營網絡的不斷完善和運輸產品的持續優化,這條黃金線路將繼續釋放更大的發展潛能,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書寫新的篇章。

  總結而言,中老鐵路憑藉其獨特區位優勢與創新運營機制,在2025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無論是客運量屢創紀錄,還是貨運品類與效率的雙重突破,都印證了這條國際通道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未來隨著服務網絡延伸和跨境合作深化,中老鐵路將持續為構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運輸保障。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運輸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