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1日,日本財務省最新數據顯示,受能源價格回落與汽車等核心產業波動影響,日本4月貿易逆差為1158億日元,同比下降77%,但鋼鐵、船舶等關鍵領域出口疲軟成為制約因素。這一數據揭示了全球供應鏈調整對日本製造業的複雜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5年4月日本出口總額達91572億日元,同比增長2.0%,創下同期歷史新高;進口額為92730億日元,同比下降2.2%。儘管連續第七個月保持出口增長態勢,但由於煤炭、原油等能源進口價格下跌僅部分抵消了製造業出口的結構性壓力,當月貿易逆差時隔三個月再次出現。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本次逆差規模縮減超七成,顯示出日本經濟在波動中逐步企穩。
具體來看,電子零部件領域表現強勁,半導體等產品出口額同比大增13.2%,食品和醫藥品分別錄得18.4%與13.2%的增幅。然而汽車業面臨雙重挑戰:對美市場出口量下降4.8%,疊加鋼鐵、船舶行業出口額分別下滑12.3%、26.2%,拖累整體製造業表現。其中,鋼鐵出口受美國加征關稅影響尤為顯著,當月對美鋼鐵出貨量驟減29%,鋁材等有色金屬也呈現收縮趨勢。
區域數據顯示,4月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為7806億日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儘管汽車出口仍占對美出貨量的近三分之一(5130億日元),但增速放緩直接反映了市場需求疲軟與貿易壁壘影響。財務省分析指出,美國近期對鋼鐵加征關稅的影響可能在後續月份進一步顯現,但單月數據波動不足以全面評估政策長期效應。
進口端的改善主要源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調整:煤炭和原油價格下跌帶動整體進口額同比下降2.2%。這一趨勢為日本企業提供了成本優化空間,但同時也暴露了其經濟對資源型產品依賴度較高的脆弱性。未來若全球能源價格回升或供應鏈擾動加劇,可能重新擴大逆差規模。
總結而言,4月貿易數據反映了日本經濟在多重因素下的複雜態勢:電子產業增長與傳統製造業低迷並存,外部市場需求波動疊加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仍需觀察。儘管單月逆差收窄釋放積極信號,但鋼鐵等核心行業面臨的出口阻力及地緣政治風險,將持續考驗其全球競爭力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