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國家戰略推動下,低空經濟正成為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重要力量。深圳憑藉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優勢,已形成千億級規模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並持續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2025年5月22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召開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華強北峰會暨無人機協會成立大會"上,政產學研各界共同探討了低空經濟未來發展的戰略路徑與實踐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由大灣區"9+2"城市群龍頭企業、科研機構聯合組建的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正式成立。該協會以華強北為戰略支點,打造集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場景應用於一體的立體化產業載體,重點推進政策設計、金融投資、生態協同等核心服務。通過建設低空無人機選品中心和產業帶,加速創新成果向全球市場的轉化落地。
峰會展示了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增程式傾轉旋翼飛機等多項前沿技術進展。衛星遙感與AI融合的"空天地一體化"數字平台,可實現城市低空毫米級三維建模。這些創新應用不僅提升物流效率(如案例顯示偏遠地區已節省超3000萬元運費),更推動醫療救援、環境監測等場景落地。
數據顯示,到2030年大灣區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超2萬億元並創造50萬個就業崗位。協會正聯合政府部門推進區域空域一體化管理,在深圳研發創新、廣州場景試點基礎上,打造佛山製造基地形成協同發展格局。通過政策配套設計與金融賦能,加速構建"政產學研資"協同的創新生態。
專家預測低空飛行器將滲透社會各領域,從日常出行到工業物流均面臨深度重構。其覆蓋範圍遠超傳統交通方式,未來可能形成與地面交通互補的城市立體網絡。這種變革不僅提升資源調配效率,更催生智慧農業、應急響應等新型服務模式。
【結語】
此次峰會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在低空經濟領域邁入新階段。通過強化組織協同、加速技術轉化和深化場景應用,該區域正全力構建萬億級產業生態體系。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無人機及相關技術將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脈絡,為全球低空經濟治理提供中國方案,推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向智能化、立體化方向疊代升級。
(註:文中數據均來自峰會公開信息及行業權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