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啟動系列法律修訂計劃,聚焦低空經濟領域的制度優化。此次改革旨在通過構建安全高效的空中管理框架,釋放無人機、飛行器試驗等新興業態的潛力,並依託香港在國際航空領域的樞紐地位,為全球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可複製的標準模板。這一舉措不僅回應了技術革新的迫切需求,更凸顯了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創新試驗場的戰略定位。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運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修訂後的《小型無人機令》,所有重量等級的無人機將獲得跨境操作許可通道。此前受限於地域和載重規則的無人機應用場景(如物流運輸、跨境巡查等),未來只需通過民航處的安全評估即可實現跨區域運行。這一調整打破了傳統空域管理壁壘,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更廣泛地區的低空經濟協作奠定了制度基礎。
同步推進的《1995年飛航(香港)令》修訂,則明確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混合翼無人機等新型載具納入合法測試範疇。此類技術被視為未來城市空中交通和應急響應的關鍵工具,其試驗許可的開放將加速技術驗證與商業化進程,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全球先進航空技術研發中的競爭力。
特區政府在公告中強調,此次法律框架更新不僅服務於本地發展需求,更意圖通過香港成熟的航空管理體系,輸出具備普適性的低空管理規則。例如,在跨境無人機操作的安全認證流程、非傳統載具的適航性評估等領域建立標準化體系,有望成為國際民航組織(ICAO)未來制定相關規範的重要參考。然而,如何平衡創新活力與空中交通監管強度,仍需在後續實踐中持續探索。
總結:低空經濟新紀元的制度基石
香港此次法律修訂標誌著其正式躋身全球低空經濟治理前沿陣地。通過放寬跨境操作限制、支持技術創新試驗,並主動承擔標準制定責任,特區政府正將運輸與物流領域的傳統優勢延伸至三維空中空間。此舉不僅為本地產業升級注入動力,更可能重塑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低空資源管理格局,成為觀察未來城市交通變革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