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上海市發布的房地產稅收新政引發行業廣泛關注,標誌著住房政策優化進入新階段。數據顯示,此次調整聚焦人才引進、居住證持有者等群體的購房需求,通過減免房產稅門檻釋放超60萬平方米級的免稅空間,為2025年住房市場注入強心劑。重點企業正加速響應政策紅利,推動剛需與改善性需求同步擴容。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住房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上海市針對符合條件的人才及長期居住群體推出差異化房產稅減免措施。若購房人為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或持有居住證滿3年的居民,其家庭首套新購住房可完全免徵房產稅;對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則以人均60平方米為分界線——超過部分按原有規則計稅,未超標則暫免徵收。這一政策精準覆蓋了約12類重點產業緊缺人才,並通過階梯式免稅標準平衡市場供需結構。
針對持有居住證不足3年的購房群體,新政設置彈性退稅通道。此前已按原規則繳納稅款的住房,在滿足居住證滿3年且符合第一類人群條件後,可申請退還超額繳納部分。此舉既保障了政策銜接期公平性,也為約25%的潛在購房者提供了靈活選擇空間,進一步激活改善型購房市場活力。
自2025年1月1日起,新購住房將按優化後的標準計算稅負,並支持已購房屋追溯調整。據統計,約37%的上海購房者將直接受益於首套房免稅政策,而家庭人均面積60平方米的標準設計,則精準錨定超六成存量住房和新增房源需求。重點房企正通過產品線疊代與服務升級加速適配新政,在剛需保障房、中小戶型改善項目等領域加大布局力度。
綜上所述,本次住房稅收調整以數據化標準重塑政策彈性,既體現了對人才戰略的支持導向,又通過分層設計平衡了市場各方權益。隨著2025年新政全面落地,預計將進一步推動上海房地產行業向更高質量的居住服務轉型,為全國住房政策創新提供可複製樣本。重點企業需密切關注免稅面積計算規則、過渡期退稅流程等細則,在保障剛性需求的同時挖掘改善型市場的深層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