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10月,中國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進入收官階段。四季度發行計劃的變更對30年期國債定價產生顯著影響,非活躍券與活躍券利差擴大成為市場焦點。本文結合重點企業債券統計數據及最新政策調整,解析當前超長期債券市場的動態特徵與配置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債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財政部數據,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總規模定為1.3萬億元。前三季度已累計發行12,300億元,具體分布如下:
受四季度發行計劃調整影響,30年期特別國債的換券交易中斷,導致非活躍券與活躍券利差顯著擴大:
短期趨勢方面,發行計劃調整導致30年期國債定價分化,非活躍券相對主力券的利差已接近歷史高位,凸顯市場對流動性的重視。然而,超長端債券配置需求受地方債收益率優勢影響較大:
長期視角下,特別國債發行收官後,市場焦點或轉向其他期限債券及信用類資產,超長端利率走勢將受經濟數據與貨幣政策預期共同影響。
2025年四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調整對30年期債券定價形成關鍵擾動,利差擴大反映了流動性偏好與配置策略的變化。儘管非活躍券具備一定估值優勢,但機構行為分化仍需觀察後續政策及市場情緒演變。未來,重點企業債券市場的表現將依賴於政策導向、經濟基本面修復節奏以及跨資產類別的相對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