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貿易 資訊詳情
我國拍賣行業成交規模增長較大程度受政策影響
 拍賣 2014-01-01 11:30:42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拍賣是以拍賣師委託寄售為業的商行當眾出賣寄售的貨物,由許多顧客出價爭購,到沒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價時,就拍板,表示成交的一種方式。 另稱減價拋售;甩賣:大拍賣。 我國拍賣法中已確認公開、公平、公正及誠實信用為拍賣活動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我國政府在經歷了2009年宏觀經濟的觸底回升和2010年的穩健回歸,2011年以來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動消費增長,高儲蓄、低消費模式正迎來改變。而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貨幣政策轉向穩健、消費刺激政策逐步淡出等綜合因素影響下,2011年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GDP全年增長速度為9.2%,增速比2010年回落1.2個百分點。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2011年,中國拍賣行業經營呈現「穩中趨緩」的特點,全年成交總額為6260.7億元,與2010年的6648.2億元基本持平,同比小幅下降5.8%。在完全同步於當期GDP增長的同時,拍賣行業也呈現出增長率明顯放大GDP變化的特點,拍賣業已經進入業務規模及結構的同步調整階段。

  2011年拍賣行業平均佣金率為1.88%,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務全年成交576.2億,僅占總成交額的9.2%,但佣金總額為67.8億元,占全行業佣金收入的57.5%,以11.8%的佣金率高居行業之首。而土地使用權拍賣業務成交2844.8億元,佣金僅為 11.1億元,佣金率不足0.4%。「賺數字,不賺佣金」的現象已非常明顯。

     中國報告大廳研究中心的《2010-2015年中國拍賣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數據監測顯示,受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影響,拍賣行業細分領域成交規模也在較大程度上受到影響:

  2011年房地產調控力度的持續加強,土地使用權和房地產拍賣業務的下滑帶動全行業成交總額下行。2011年土地使用權拍賣成交2844.8億元,較2010年的歷史最高點減少100億;而以商業房產為主的房地產拍賣所受的影響尤為強烈,較2010年勁減513.7 億,成交額為1811.9億元,降幅達22.1%。兩項成交額所占比重從2010年80.3%下降到74.4%,減少5.9個百分點。

  法院委託拍賣業務則相應受到政策環境的影響。多年來成交額一直穩定占據行業成交額15%左右的法院委託拍賣業務在2011年所占比重下降為13.2%,成交額較2010年下降41億。以司法委託拍賣為主要業務來源的部分拍賣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較為樂觀的是2011年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在調整中保持穩步增長。全年成交576.2億,較2010年的397 億元增長45.2%,成交額在業內的比重首次從歷年來5%左右的水平上升到9.2%,創文物藝術品拍賣板塊在業內比重的歷史新高,但45.2%的增幅較之於2010年的74%已出現了明顯回落。

  據《勞動報》報導,上海2013年拍賣行業全年總成交額388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6%。截至2013年,上海市共有拍賣企業202家,從業人員 3106人,拍賣師310人,均比上一年度略有增長,行業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服務水平、技術能級、人才結構、資產處置質量等方面穩步提升。全年總成交額388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6%。與此同時,拍賣技術不斷創新,現場與網絡同步拍賣持續開展。

  據悉,建設於2011年的公共資源拍賣平台,在保證「政務公開、陽光交易」中發揮了顯著作用,豐富了上海拍賣行業創新改革的內涵。以公共資源拍賣平台為核心的「上海模式」已被業界推崇,正在被複製和推廣。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拍賣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