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的分類有很多種,按車身結構可分為轎跑、敞篷跑車、雙門跑車等,按價值可分為平民跑車、豪華跑車、超級跑車等。
延續了此前低迷態勢,今年汽車市場「金九」的成色不足。10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銷量數據顯示,9月汽車產銷環比出現增長,同比持續下滑。中汽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整體市場開始出現回暖跡象。
數據顯示,9月,乘用車銷量175.12萬輛,環比增長23.42%,同比增長3.26%,整體市場增幅較快。受宏觀經濟影響,商用車復甦仍尚需時日,9月,商用車銷售27.36萬輛,環比增長11.20%,同比下降4.87%。
與此前自主品牌遭遇「寒冬」不同,本輪乘用車市場的回暖正是由自主品牌拉動。由於SUV市場保持增長,自主品牌今年前三季度銷量增長11.71%,領跑乘用車市場,並且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占比超過40%。
對於2015年全年銷量的預測,中汽協副會長董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去年第四季度銷量基數非常高,因此今年增幅提升的空間不大。中汽協維持今年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3%的預期。
自主品牌份額重回40%
2014年,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占比跌破40%,被認為是自主品牌進入調整期的信號。然而,受益於SUV和MPV市場增長,今年開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穩步回升,前三季度銷量占比達到40.09%。
數據顯示,在乘用車四大類別中,前三季度,SUV、MPV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6.68%和8.23%。而轎車和交叉型乘用車銷量分別下降8.84%和20.93%。
中汽協的統計還顯示,前三季度,在SUV和MPV銷量前十位排名中,自主品牌分別有7款和8款車型入圍。
在SUV市場,除哈弗H6長期處於首位外,7月中旬才上市的寶駿560正在成為新一代「神車」。9月,寶駿560銷量達到2.42萬輛,超過上海大眾途觀,位居SUV排名的第二位。
對此,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性價比和渠道下沉,是寶駿品牌每一款車型均能快速占領市場的根本原因。
在MPV市場,上海通用五菱宏光仍然「一枝獨秀」。該車型9月銷量達5.44萬輛,是第二名的1.47倍,在MPV總銷量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MPV這一細分市場的擴張,並沒有達到此前預期。」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價格較低的商用MPV仍然是這一細分市場主導,家用MPV處於空白期。
「自主品牌的提升,並不能認為(整體市場)已經回暖,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上述汽車市場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合資品牌快速布局SUV後,自主品牌轎車的發展,將成為制約其持續增長的「短板」。
中汽協的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在轎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中,自主品牌車型無一入圍,與SUV和MPV形成明顯反差。
業內也有分析認為,與SUV和MPV處於「藍海」階段不同,企業在競爭已非常充分的轎車市場進行拓展,十分考驗企業的綜合市場實力。
今年前三季度,轎車銷量排名前十位全部為合資品牌A級車。崔東樹向記者表示,A級車是占比最大的細分市場。實際上,通過SUV站穩市場後,轎車已經成為自主品牌下一個發力的市場,以吉利、奇瑞、上汽榮威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謀求在這一市場的突破。
合資品牌加速調結構
與自主品牌銷量提升形成明顯對比的是,主流合資品牌仍處於下滑區間。來自蓋世汽車網的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在銷量前十的合資品牌中,除長安福特微增0.9%外,均呈現銷量負增長。
上述市場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市場預判不準確是主要原因。此外,銷量增長最主要的貢獻區域——三線以下市場的渠道不完善,是銷量下滑的另一個原因。
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在傳統車方面,給予1.6升及以下車型購置稅減半的政策補貼。購置稅減免政策還首次惠及豪華車,以及多款合資品牌中高級車型,被認為是第四季度乘用車市場發生結構調整的驅動力。
對此,崔東樹認為,1.6升車型的占比,將成為決定汽車企業業績的「分水嶺」。「與2009年購置稅減半政策相比,今年的乘用車總量基數高、優惠車型占比高、優惠車型單價高,政策給消費者帶來的總體優惠力度超強。」
崔東樹認為,2009年購置稅減半政策主要影響轎車市場內部,特別是中低端車型。但是,2015年購置稅優惠政策對於中高端轎車和SUV車型影響較 大。乘聯會統計顯示,SUV在整體市場中占比近29%,其中1.6升以下SUV車型占比僅為41%。因此,小排量SUV將是合資企業布局的重中之重。
縱觀9月的汽車市場,銷售並沒有明顯趨旺。由於9月末政策補貼刺激,業內有分析認為,「金九銀十」有望成為「銀九金十」,10月銷量有望創造2015年單月新高。有關更多跑車行業資訊信息請查看中國跑車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一位合資品牌乘用車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2015年,以南北大眾為代表的合資品牌均處於產品周期末端,沒有新車型拉動,加之對國內市場變化估計不足,造成銷量下滑。明年開始,伴隨多款新車型上市,國內乘用車市場競爭或將開啟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