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水運 資訊詳情
我國智能船舶2016年將建 無人駕駛船舶將成必然趨勢
 船舶 2015-01-02 10:36:05

  業內人士表示,智能船舶屬於《中國製造2025》中重點發展的高技術船舶,代表了船舶未來的方向,其發展關乎我國製造業的重要分支船舶行業,甚至國家戰略性行業航運業的轉型升級及在全球的地位。

我國智能船舶2016年將建 無人駕駛船舶將成必然趨勢

  工業產品正從「數控一代」向「智能一代」躍進,船舶產品也不例外。智能船舶決定了各國船舶工業在未來船舶市場的地位,因而成為各大造船國家的「必爭之地」。

  據了解,為在智能船舶市場搶占先機,日本、韓國、中國及歐美國家均積極投身於智能船舶的研製。籌備已久的國產智能船舶終於敲定了建造計劃。

  12月1日,中船工業集團在中國國際海事展上宣布,將在上海設計建設國內首艘智能示範船。這款被命名為「i-DOLPHIN」的船型是一艘38800載重噸散貨船,將在明年9月開工,並計劃在2017年交付。

  據悉,這一項目由中船工業旗下的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牽頭,計劃以大數據為基礎,運用實時數據傳輸匯集,結合數字建模、遠程控制等信息化技術,實現船舶感知、分析和決策的智能化,從而提升船舶運行效率。

  也是同一天,中國船級社編制的《智能船舶規範》正式發布。該規範從航行、船體、機艙、能效管理、貨物管理和集成平台六個方面闡述了智能船舶規範體系,對智能船舶應具備的各項功能提出了具體要求。

  出於應對運營成本增長、船舶操作複雜化以及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的需求,近年來航運界不斷增加對智能船舶的技術投入。在海外,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下稱:「羅羅船舶」)甚至已經在研究無人駕駛船舶。

  近日,羅羅船舶業務創新工程技術副總裁Oskar Levander介紹稱,未來智能船舶將會沿著從「僅需少部分船員」到「岸上遠程操控」再到「完全自動化駕駛」的路徑發展,「最快三四年後就會出現首艘無人駕駛的船舶」。

  中國智能船舶研製加速

  根據中船工業提供的信息,這艘全新散貨船是中船工業創新計劃的第一個民用項目。除了牽頭的上海船舶設計研究院,參與該項目的還包括中船工業的系統工程研究院、中船黃浦文沖、中船動力研究和滬東重機。

  記者了解到,在1號宣布項目建造計劃時,這艘智能船的合同設計和技術規格書已經完成,部分模塊已經實現了試用試裝。由於上述項目從設計階段就開始進行智能系統的統籌布局,因此中船工業方面認為,這艘船不僅是首艘國產的智能船舶,按照交付時間也將成為全球首艘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船舶。

  智能船舶應當如何定義?由於涉及新技術的運用,企業和研究機構對於智能船舶的理解不盡相同。為此,中國船級社發布的《智能船舶規範》中定義:「智能船舶指利用傳感器、通信、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自動感知信息和數據,並通過自動控制技術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來實現智能化運行。」

  為保證這些技術的實施,這一文件從船舶數據的感知、分析、評估、診斷、預測、決策支持以及自主響應實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未來還將與國際上的智能船舶技術發展和應用實現同步,加入新的要求。更多船舶製造行業前景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船舶製造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過去幾年,國外已有不少企業啟動研究智能船舶的可能性,甚至已經投入了資金推動一些具體項目的研究。業務涉及航空、船舶、核能等多個產業的羅羅便是其中之一。

  Oskar Levander介紹到,羅羅所理解的智能船舶至少包含外觀智能一體化、實現能效管理以及與地面網絡高效互聯的特徵。其中,外觀智能一體化是實現智能船舶的第一步,即對船舶各項顯示和作業系統進行集成,從而提高航行的經濟性以及自動化程度。而包括羅羅在內,不少企業都在推動一體化綜合橋樓。

  無人駕駛船舶問世可期

  伴隨著智能化的提升,船舶上很多人工操作將被系統替代。對於船員的需求自然減少,也使得無人駕駛船舶將會是必然的趨勢。

  Oskar Levander指出,在如今的船舶航行過程中,船員的大部分時間並不是真的在操作船舶,而是用於行政管理上。在他的設想中,智能船舶技術發展的初期可能會出現只需要少數船員在船上操作,之後將逐步過渡到實現船舶無人駕駛。這包括兩個階段:船上無船員、由人在岸上遠程操控以及更徹底的完全自動駕駛。

  這樣的技術已經不是天方夜譚。Oskar Levander估計,預計在三到四年後,第一艘無人駕駛的渡輪就會問世。

  對於航運業來說,無人駕駛船舶將為降低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帶來幫助。對於大型船舶來說,即使一段時間無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也可以通過用少數船員操控多艘船舶的方式減少人力成本。此外,智能化的船舶也有助於優化航行線路、節省燃油。

  由於需求不振,航運業近年來持續低迷,運力過剩的基本面始終沒有改善。Oskar Levander就認為,未來航運業可能會出現類似Uber的新業務模式,更好地匹配船舶的供應和需求。

  對於中國來說,推進智能船舶項目還有其特殊的背景。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要求航運企業提升人員效率。而目前官方統計,中國註冊船員已經超過130萬人,但由於船員勞動強度大、待遇競爭力下降,近年來國內很多航運企業都面臨人才缺口。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船舶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