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證券 資訊詳情
我國2月債券託管增幅翻倍 同業存單發行量大增
 債券 2017-01-01 11:29:56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登記與託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債登是指定的中央債券存管機構,負責對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流通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一般金融債、次級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券種進行登記與託管。

我國2月債券託管增幅翻倍 同業存單發行量大增

  2月債券託管增幅翻倍

  最新數據顯示,2月中債登和上清所債券託管規模分別為43.84萬億和15.38萬億,託管總量月度增加7560億,較上月增幅翻倍。有分析稱,2月同業存單發行井噴,推升上清所託管規模,同時政策性金融債託管規模環比增量亦回升。不過,其他券種淨融資多為負值。

  具體看,同業存單創單月發行新高近2萬億,託管規模激增,2月環比新增高達8091億,創單月以來歷史新高。其配置需求主要來自廣義基金、券商等非銀機構。

  據2016-2021年中國債券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悉,基金贖回放緩導致機構有一定的存量配置需求,在預期相對謹慎下,市場更加青睞短期品種。因此供給期限偏短和收益率上行後配置價值尚佳的存單放量發行,彌補機構需求缺口。

  「實際上商業銀行發存單、購買理財,再到廣義基金持債的邏輯並未發生逆轉,只是在擾動疊加後,商業銀行發存單目的更傾向於通過補充流動性,對沖MPA及LCR考核,同時在新老劃斷前做大存量。而流入廣義基金的增量資金放緩,存量配置需求推動其消化存單。」興業證券稱。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人結構中,廣義基金和商業銀行持有中票及存單環比增量發生「異常」變動。上清所表示,將原本歸屬於「商業銀行」口徑下的「商業銀行理財」劃撥到「非法人機構」,即廣義基金科目。

  興業證券測算,此變動規模或接近萬億,調整的銀行主要為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在新口徑下,商業銀行增持存單在2000億左右,而廣義基金存單託管增量中扣除商業銀行理財原有配置約4500億規模,剩餘新增將近3000億。

  除此之外,金融債2月託管環比增量為1018億元。興業證券表示,主要與季節性擾動消退後,政策性銀行債發行恢復有關。非銀行金融機構債託管較上月小幅增加69億,商業銀行債券則呈下滑。

  而受到國債期量增加影響,政府債券託管環比增量繼續下滑。地方債雖在2月底啟動發行,但繳款日在3月初,還未在託管數據中體現。而國債在2月發行規模達1700億元,較上月增加340億元,但因到期規模走高,淨融資環比仍回落,託管規模整體下滑。

  同業存單發行量大增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同業存單發行量大增且收益率穩定在高位,從側面反映出金融去槓桿尚未正式開始,甚至意味著金融仍在加槓桿。後續考慮到監管趨嚴、銀行資金成本趨高等因素,這一局面或難持續。

  政策層面上,2017年金融監管的重點工作仍是去槓桿和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中信證券(16.53 +1.41%,買入)報告指出,對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同業業務的「去槓桿」仍然是主要任務,要在規範同業存單和同業理財市場的基礎上防止「以錢炒錢」。

  進一步看,倘若把同業存單納入127號文下的同業負債,過去不少已經高度依賴同業存單擴張的銀行將直接面臨硬約束,無法再快速擴張資產負債表,同業存單的發行規模將明顯受限。

  從發行人的角度看,如中金公司所言,由於存量有6.5萬億元的同業存單需要滾動融資,加上同業存款等其他同業負債,隨著這些存量負債的陸續到期,去年低成本的同業負債都會被置換為目前高成本的負債,使得銀行的整體存量資金成本抬升。同業負債利率繼續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持續維持在高位,將明顯倒逼銀行降槓桿和增加普通存款等穩定負債的比重。

  綜合來看,同業業務因其高槓桿、期限錯配的特點而提高銀行收益的同時也埋下了風險隱患,加大了流動性管理和風險防控難度,目前同業存單發行持續放量意味著金融去槓桿遠未結束,後續監管層大機率將出台相關監管措施限制其規模增長,這場供需兩旺「盛宴」未必能夠長久。但短期來看,因金融防控政策不大可能致使同業存單利率明顯拐頭下降,增配同業存單博取相對高的票息的策略仍可繼續。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