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公路口徑下,貨運較客運將更能體現GDP的增長情況。近幾年,我國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增速進一步放緩,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增長承壓,公路客運量的持續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以下是公路行業分析。
交通運輸部按照全國公路、高速公路兩個口徑披露客貨運車流量數據,二者區別主要體現為總量與結構的差異。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僅占全國公路里程的2.8%,但在收費公路中,高速公路里程約占全國收費公路里程的71.2%。因此,從結構上,全國公路口徑數據更能反映經濟增長,高速公路口徑數據更能反映收費公路的收入情況。
2016年,全國完營業性公路客運量154.28億人,比上年下降4.7%。公路行業分析,全國擁有營運型汽車1435.77萬輛,比上年下降2.5%;全年旅客周轉量10228.71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8%。2017年,據交通運輸部測算,公路客運量進一步下降至145.91億人,旅客周轉量下降至9765.06億人公里。
2017年,公路客運量同比下滑5%。不過受益於經濟回暖,雖然2016年公路治超大力度進行,貨運量從年初開始有明顯回升,2017年前三季度公路貨運量同比仍增加11%。A股公路主要上市公司,路產資源較為優質,伴隨近期改擴建的進行,流量增速短期內仍有保障,業績保持較大幅度增長。
2018年,全國公路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別同比下降4.1%、4.1%;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9.0%、8.3%。分地區看,1)東部:客運、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1.81%、9.40%;2)中部:客運、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6.15%、6.55%;3)西部:客運、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5.17%、8.44%。東部客運增速快於中部和西部,主要在於:1)東部地區高鐵已開通多年,高鐵對客運的分流效應常態化,邊際影響較小,而中西部地區新開通高鐵的邊際影響更大;2)東部地區需求堅挺,腹地條件優於中西部。東部貨運增速較快,可能的原因有:1)一季度外貿回暖,帶東部貨運增長;2)腹地物流需求更充足。
2019年,受高鐵分流等因素影響,公路客運仍將呈下滑趨勢,貨運隨宏觀經濟平穩發展保持增長態勢;受2019年專項債券額度增加影響,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或將增大,為新建高速公路提供較低成本融資來源;未來西部地區高速公路投資需求仍較大,不同區域高速公路企業信用品質將出現分化。
目前,華東、華中、西南和華南地區是我國公路客運發展較好的地區;其餘各地區2018年無論是公路客運量還是公路旅客周轉量占總體比重均不超過10%。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趨於活躍,特別是在經濟活動較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城鄉居民日常流動更為頻繁,即便在機場、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密布的情況下,公路客運作為客運行業的重要力量,依然充滿生機和活力,當然也存在著許多問題,特別是跨行政區域的短途客運,在大多數城市都面臨日益萎縮的局面。
總的來說,我國公路運輸行業已經處在成熟穩定期,且受外部競爭壓力,高速成長空間被逐步擠壓,公路企業也即將面臨著轉型壓力,長期持續經營能力受到挑戰,急切需要探索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注入。我國高速公路正處於多元化轉型的階段。以上便是公路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