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9日,為期兩天的中國酒業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理事會第一次(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王延才為第五屆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選舉王琦為第五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選舉劉秀華為專職副理事長;選舉宋書玉為第五屆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李秋喜、東海霞等26人當選第五屆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
據釀酒產業布局趨勢回顧了中國酒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至今已走過五年的歷程;闡述了在國家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年間,中國釀酒行業所經歷的市場競爭歷煉,結構調整的陣痛,可謂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值得欣慰的是,經過全行業人不懈努力,大膽創新,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釀酒行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現對2015年我國釀酒產業布局趨勢分析:
各項數據保持增長
2010以來,釀酒行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在創造價值、增加稅收、吸納勞動就業等方面做出了努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4年末,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602 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17家),行業總資產9000.25億元,比2010年增長84.70%;全年完成釀酒總產量7528.27萬千升(其中發酵酒精產量984.28萬千升,飲料酒產量6543.99萬千升),比2010年增長15.82%;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778.05億元,增長90.20%;實現利潤總額976.17億元,增長101.16%;上繳稅金830.81億元,增長65.15%;進出口總額36.85億美元(其中累計出口額8.46億美元,進口額28.39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71.96%。
產業結構趨於合理
據釀酒項目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以來,釀酒行業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業布局,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和現代產業集群,打造特色經濟區域集群,以及市場併購等手段有力地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白酒行業已經初步建設9個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啤酒行業,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數量由2010年的592家下降到2014年的 480家,但產量由2010年的4483萬千升增長至2014年底的4922萬千升;發酵酒精行業經過淘汰落後產能以及充分自由化的市場競爭機制,綜合產能大幅提高,由2010年的826萬千升增長至2014年底的984萬千升,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由198家下降到144家。從全產業來看,資產規模在 4億元以上、年銷售收入在3億元以上、員工數量在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數量由2010年的43家增加到2014年的108家,占全產業的比重由 1.45%上升到4.15%。企業集團化、規模化逐步形成。這些企業集團的形成與壯大,引領和規範了行業的發展,成為行業的榜樣和中堅。
產品結構更加豐富
2010年以來,隨著市場消費環境的不斷變化,釀酒行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產品品類更加豐富。品質穩定的優良白酒得到市場認可,低度白酒有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啤酒產品向不同口味、多品種方向發展,具有獨特口感的微釀啤酒蓬勃興起使市場更加豐富多彩;干型佐餐葡萄酒生產躋身世界葡萄酒行列,白葡萄酒比例逐年增加,甜型、半甜型和起泡葡萄酒全面更新升級,市場呈現多樣化格局;黃酒行業緊緊圍繞健康、綠色的理念,開發適應現代消費需求的產品。同時,我國作為產能和消費規模居世界第三位的酒精工業大國,逐步實現以多元化原料生產變性燃料乙醇產品,在大力發展非糧乙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