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技術憑藉非接觸、便捷等優勢,在多領域廣泛應用,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關鍵技術。在2025年,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從專利視角深入研究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競爭與發展態勢,對於把握行業趨勢、提升競爭力至關重要。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球人臉識別技術專利申請總量達38567項,合計約69千餘件。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萌芽期(1941 - 1990 年)、成長期(1991 - 1998 年)和高速發展期(1999 年至今)。萌芽期研究起步,成果少,專利申請年均僅數項;成長期研究有一定儲備,專利布局開始活躍;高速發展期技術取得巨大進展,走進商業系統,尤其在 2006 年後專利申請爆發式增長,年平均申請量達 2612 項,年平均增長率 18.54%,2015 年增長率更是高達 38.75%。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從競爭區域來看,中國專利技術原創數量最多,達 17463 項,占全球原創專利技術申請總量的 45.4%;美國緊隨其後。在專利布局方面,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是主要國家,中國作為專利申請目標國,人臉識別技術專利達 19518 件,占全球的 37.2%,美國占 23.1%,日本和韓國次之。這表明中美日韓既是技術輸出大國,也是重要的專利布局市場,中國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政策支持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增強,美國憑藉技術儲備領先,日本和韓國則依靠科技企業帶動。
全球原創技術申請人排名前 20 的企業均來自日本、美國、韓國和中國。其中日本占據 9 席,美國和中國均占 4 席,韓國占 3 席。國外重要申請人多為巨頭或跨國公司,如韓國的三星集團、美國的國際商業集團等,它們對所屬國家技術發展起領航作用。日本企業優勢明顯,不僅排名靠前,入圍數量也近五成;韓國三星集團原創專利技術申請量最高,達 785 項,位居首位。相比之下,我國人臉識別產業雖發展迅速,但龍頭企業整體申請量與已開發國家企業仍存在差距。
我國人臉識別技術雖專利申請數量龐大,在原創技術國和目標市場地均居首位,但起步較晚。美國 1941 年首次申請,日本 1975 年,韓國 1990 年,而中國 1994 年才首次申請。早期國內申請人專利申請量少於國外,部分年份甚至無申請。從專利價值度看,我國原創專利技術價值度主要分布在 5 - 7 梯度,而美國、日本和韓國多分布在 8 - 10 梯度,儘管美日韓原創專利技術總量不及我國,但高價值度專利數量超過我國,說明我國技術實力仍落後於已開發國家。
在產業鏈布局上,我國原創專利技術多集中於下游場景應用層,占比 59%,上游基礎層僅占 9%,中游技術層占 32%。這是由於我國應用場景豐富,但基礎層和技術層研發難度大且起步晚。而美日韓已開發國家研發投入大,原創專利布局集中於中游技術層,上游基礎層也有一定儲備,日本產業鏈布局相對均衡。
在海外專利布局方面,我國創新主體力度較小。全球專利布局數量排名前 20 中,日本索尼公司和韓國三星公司布局數量最高,均為 1500 多件,在 10 余個國家 / 地區布局。我國小米科技排名第七,為 523 件,騰訊排名第 19,為 263 件。與國外巨頭相比,我國企業布局目標地數量偏少,對外布局劣勢明顯。
國外申請主體不斷加大在中國的專利布局力度,日本申請人在中國布局最多。雖然目前國外申請人在中國布局數量少於國內,但呈逐年遞增趨勢。從專利價值度分布看,我國申請人專利價值度主要在 5 - 7 梯度,價值度為 5 的專利申請數量最高,占比 32%,價值度為 10 的僅占 1%;而國外申請人在中國的專利價值度主要在 8 - 10 梯度,價值度為 9 的專利申請數量最高,占比 41%,價值度為 10 的占比 25%,我國在高價值專利布局上不及國外。
在關鍵技術方面,我國面臨較大風險。以中國申請數據為樣本,在人臉檢測、人臉表徵、人臉識別和圖像處理四大關鍵技術的申請人前 20 名中,國外企業數量和專利申請數量均占絕對優勢。如人臉檢測技術,前 20 名中 13 席為國外企業,日本索尼公司申請量高達 87 件居首,我國小米科技 49 件居第二,其餘多為國外優勢企業,我國企業應用產品受牽制,侵權風險大。從專利有效量和價值度看,國外權利主體在人臉檢測和圖像處理技術方面專利有效量更高,60% 以上專利價值度分布在 10 星級,且保護範圍更寬、權利要求布局更合理,我國在這些領域侵權風險高。
為提升我國人臉識別產業競爭力,應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創新。企業可與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將智慧財產權相關工作貫穿技術創新全程,在前端培育高價值專利,後端推廣技術成果,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在專利布局上,借鑑國外領先企業模式。對自有研發產品進行全方位布局,追蹤國外核心專利並進行外圍專利布局,研究國外核心專利並優化創新,同時注重國內專利布局,條件成熟時開展海外布局,對前景好的產品提前在目標地布局。
持續開展專利風險預警工作。由於日美韓企業在全球主要市場專利布局周密,國內市場國外優勢企業也構成威脅,我國企業在產品上市或開拓海外市場前,應提前進行專利侵權風險分析,制定應對策略,防範侵權風險。
綜上所述,2025年人臉識別行業競爭激烈,我國在該領域雖有一定優勢,但也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通過分析全球專利現狀、對比與已開發國家競爭力、識別風險,提出的聯合創新、優化專利布局和加強風險預警等建議,有助於我國人臉識別產業提升技術水平、優化產業布局、增強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