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北京二手房市場在「金三銀四」期間展現出強勁的活躍度,成交量顯著提升,市場特徵鮮明。數據顯示,3月及4月(截至4月27日)北京二手房網簽量達32662套,環比增長26.52%,同比增長18.19%。優質房源成交周期大幅縮短,近郊外溢需求升溫,成為市場兩大顯著特徵。以下從多個維度分析北京二手房市場的現狀與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二手房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截至4月27日,2025年3月及4月北京二手房累計成交32662套,環比1月和2月的25816套增長26.52%。同比來看,較2024年同期的27634套增長18.19%。縱向對比近四年數據,2025年成交量僅次於2023年的36120套,位居同期次高位,高於2022年的30010套及2024年水平。這一數據表明,北京二手房市場在政策調整與需求釋放的雙重作用下,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在政策端持續效應下,北京二手房市場優質房源需求量顯著增長。西城、海淀等核心區域房源呈現「掛牌即成交」態勢,成交周期最快縮短至3天。例如,西城三里河片區一套60平方米的房源,從掛牌到成交僅用5天。德勝片區房源成交周期也從以往的10天縮短至5天。成交周期的縮短不僅得益於臨近學籍錄入時間,更反映了市場觀望情緒的減弱和購房者信心的增強。
作為核心區域成交熱度的有力補充,近郊板塊在2025年「金三銀四」期間承接了大量外溢購房需求。石景山、大興等區域成交量相比1月、2月提升20%左右,但成交周期保持在大約40天的水平。例如,石景山八角片區購房者多為地鐵沿線通勤剛需人群,房源庫存量較大,購房者有充足時間精挑細選。大興棗園片區核心區域外溢購房者比例從2024年的10%—20%提升至當前的40%左右,顯示出近郊板塊居住價值的重構。
供需失衡格局下,優質房源的稀缺性正推動市場形成普通商品房庫存結構轉化的預期。交易端持續高熱行情產生示範效應,顯著增強了潛在購房群體的入市意願,形成自我強化的需求循環。資產價格預期與成交熱度形成正反饋機制,市場參與者對房價上漲的心理預期被進一步放大,成為推動行情的重要驅動力。
總結
2025年北京二手房市場在「金三銀四」期間展現出強勁的活躍度,成交量顯著提升,優質房源成交周期大幅縮短,近郊外溢需求升溫。市場韌性凸顯,供需失衡格局下優質房源的稀缺性推動預期轉化。若5月後交易量能延續當前水平至「金九銀十」,則表明市場已逐步形成內生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