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休閒食品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年荔枝行業政策分析:荔枝行業標準實現經濟效益
 荔枝 2025-05-25 23:59:41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荔枝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進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同時,為保障食品安全,相關部門制定了嚴格的農藥使用標準,並定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確保荔枝符合國家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要求。以下是2025年荔枝行業政策分析。

  為應對國際市場壁壘,海關和農業部門聯合優化出口檢驗流程,並協助企業獲取國際認證,推動荔枝出口至東南亞、歐美等高端市場。《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荔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荔枝產業鏈包括荔枝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鮮果產量大,是茂名荔枝產業的優勢,但作為夏季水果,受時令與氣候影響,荔枝產業多年來集中在一產農業領域,精深加工率較低,高附加值的荔枝加工產業仍處於初級階段。

2025年荔枝行業政策分析:荔枝行業標準實現經濟效益

  政府通過搭建電商平台、舉辦荔枝文化節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並推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減少運輸損耗。此外,部分主產區還實施了品牌戰略,如廣東的「嶺南荔枝」、福建的「烏葉荔枝」等,通過地理標誌認證提升市場競爭力。現從兩大方面來分析2025年荔枝行業政策。

  荔枝行業政策措施

  廣東省商務廳聯合多部門在茂名、廣州等地開展「荔香四海·產銷共贏」系列活動,整合電商平台資源,推動荔枝全網營銷。此外,廣東省對納入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的物流配送中心改造項目給予設備採購資金補貼,厚街鎮設立三年319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荔枝種植設備購置、高接換種改造、品牌包裝推廣等環節。這些舉措通過資金扶持和資源整合,有效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了荔枝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政策推動荔枝市場向智能化、標準化方向轉型。同時,當地推廣「五化」果園建設,通過物聯網監測土壤墒情、空氣溫濕度等數據,果農可通過手機APP實現數位化管護。在加工領域,政策引導企業布局精深加工產業,如廣藥集團投資建設荔枝飲料生產基地,開發20餘款深加工產品。此外,政策鼓勵產學研合作,中山大學在高州試點「科技創新工作站」,整合無人機巡檢、衛星遙感等技術,提升荔枝品質檢測精度。

  廣東省商務廳組織荔枝出口企業參加國際農產品展會、貿易洽談會,搭建國際交流平台。海南通過「火山荔枝」IP聯合電商平台推出「荔枝認養」「雲採摘」等活動,帶動品牌溢價超30%。在品牌保護方面,平安產險推出荔枝溯源保險,消費者掃碼可了解荔枝生長環境、施肥用藥等信息,增強了品牌信任度。此外,政策推動荔枝與文旅融合,如海南開發「荔枝+旅遊」項目,打造荔枝主題採摘園,延伸產業鏈價值。這些舉措通過品牌化、國際化戰略,提升了荔枝產業的市場影響力和附加值。

  荔枝行業標準規範

  在種植環節,標準主要涉及苗木培育、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荔枝苗木》(GB/T 27652-2011)規定了苗木的質量等級與檢疫要求,確保種源健康;《荔枝生產技術規程》(NY/T 5173-2020)則對園地選擇、水肥管理、修剪控梢等關鍵操作提出技術要求,提倡綠色防控以減少農藥殘留。此外,海南、廣東等地還針對區域氣候特點制定了地方標準,如《荔枝高接換種技術規範》(DB46/T 556-2021),以優化品種結構。

  採收與采後處理環節的標準聚焦於品質把控與損耗控制。《鮮荔枝》(GB/T 27658-2011)明確了果實成熟度、色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標,並規定了機械傷、病斑等缺陷果的允許比例;《荔枝冷鏈物流操作規程》(SB/T 11074-2013)對預冷降溫、包裝材料、運輸溫濕度(1-3℃、相對濕度90%-95%)等作出詳細規定,以延長保鮮期。加工領域則依託《荔枝幹》(GH/T 1242-2019)等標準規範干制工藝,要求硫殘留量≤0.1g/kg,保障食品安全。

  市場流通環節通過標準化推動品牌建設與溯源管理。《地理標誌產品 增城荔枝》(DB4401/T 30-2020)等地方標準實施原產地保護,要求使用專用標識並記錄生產檔案;電子商務平台則參照《生鮮電商物流包裝規範》(T/CFCA 0014-2020)優化配送方案,減少損耗。未來,隨著消費升級,行業需進一步完善有機種植、深加工產品(如果汁、果酒)標準體系,並加強國際標準對接,助力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總體而言,荔枝行業的政策體系正逐步完善,旨在實現經濟效益、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的多贏局面。同時,為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海關總署與相關行業協會合作,推動荔枝出口檢驗檢疫標準與國際接軌,助力國產荔枝開拓海外市場。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荔枝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