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年來看,乘用車在多因素影響下銷量成下降趨勢,預估下降7%-9%左右。目前自主品牌的長安、比亞迪、長城、上汽乘用車等都持續推出升級產品,實現製造品質與技術逐步比肩國際品牌,這也是技術持續投入和積累的效果體現。以下對乘用車行業趨勢分析。
2月乘用車生產21.5萬台,同比19年2月下降80.6%;1-2月累計生產160.7萬台,同比下降47.8%。由於2020年春節早屬於小年,廠家考慮春節前減壓降本及春節後生產時間充裕,因此廠家年初生產少、廠家庫存偏低。今年2月廠家整體庫存下降0.2萬台,而17年2月同樣春節在1月下旬,17年2月廠家庫存增20萬台。
儘管近些年來中國乘用車出口發展迅速,但由於中國乘用車起步晚,正處於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很多汽車企業仍然停留在直接出口或單純依靠經銷商出口,尚沒有制定和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戰略,海外發展經驗較少。現從四大趨勢來分析乘用車行業趨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消費者補貼驅動轉向由雙積分引導和消費需求升級的多重驅動,供給側結構與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在2020年,傳統的合資品牌將加速投放量產新能源車型,行業洗牌勢必加速,新造車勢力量產投放並贏取市場的窗口正逐步關上。乘用車行業趨勢分析,相對於傳統主機廠,新造車勢力在品牌積澱、渠道網絡和成本控制上不具天然優勢,在現有車企加速入場、補貼退坡的環境下,如何更好地發揮用戶體驗和產品創新方面的優勢,是其在方興未艾的新能源賽道上突破重圍的關鍵。
以用戶為核心,從銷售產品轉向服務消費者的「新零售」概念自誕生以來,對汽車零售業態產生了顯而易見的衝擊。4S店零售模式雖然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是主流,但圍繞用戶體驗的全渠道和數位化新零售升級必將加速。乘用車行業趨勢分析,在2020年,將看到更多以豪華品牌為代表的車企進行在中國市場的渠道創新升級和概念店態落地,同時圍繞客戶生命周期體驗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數位化觸點,以全面革新消費者體驗。
乘用車行業趨勢分析,在2019年,智能座艙成為了比車聯網更熱的行業名詞。一方面在於車聯網概念的局限性,智能座艙則更能體現車內空間的價值;另一方面在於車聯網一直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智能座艙有著更廣闊的空間。目前來看,全球範圍內的車載作業系統屈指可數,未來能在中國市場掀起波浪的,可能就三家。分別是華為的智能座艙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 OS,阿里巴巴的AliOS(或者稱之為斑馬智行系統),還有就是一個外來的和尚——谷歌的AndroidAutomotive OS。
乘用車行業趨勢分析,隨著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新常態階段,入門級產品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細分市場的銷量和盈利性呈現下滑。與此同時,外資股比放開、合資品牌下探等動作進一步衝擊本土品牌的競爭領域。為了改善短期經營表現、構建長效競爭力,本土車企務必在品牌力和產品力上進一步突破,品牌向上迫在眉睫。領先的本土車企均已推出全新的高端子品牌進行上探索,預期2020年本土車企的品牌向上動作將進一步提速,以高性價比及突出的產品力帶動整體品牌價值提升。
乘用車行業趨勢分析,中國乘用車國際化發展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當前,中國乘用車出口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出口產品質量競爭指數偏低,質量欠佳;技術和品牌存在劣勢;海外營銷管理模式單一;惡性低價競爭,出口秩序有待提升;短期內非貿易壁壘難以突破;外貿融資問題限制了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