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19年底成立的海辰儲能,在短短6年間以專注儲能賽道的戰略定位迅速成長。憑藉技術積累和市場需求爆發雙重驅動,其估值於2024年攀升至250億元,並躋身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三甲行列。這家專注於電化學儲能系統研發與生產的中國企業,正通過海外市場突破、成本優化及戰略布局重塑行業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海辰儲能在成立初期即避開動力電池紅海市場,選擇深耕儲能領域。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29.17億元,較前一年增長26%,淨利潤首次轉正至2.88億元。這一突破性進展中,海外市場貢獻顯著:其海外收入占比從2023年的不足1%激增至28.6%,毛利率達42.3%,遠超國內業務的8.1%。通過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設首個海外生產基地,海辰將供應鏈成本優勢與歐美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在戶用儲能和工商業儲能場景中快速搶占份額。
儘管取得階段性成功,海辰儲能的研發投入強度卻呈下降趨勢。2024年研發費用5.3億元僅占營收4.1%,這一比例低於寧德時代(5.1%)、比亞迪(6.9%)等頭部企業。對比行業平均810%的增速預期,其研發投入增長未能匹配業務擴張速度。在固態電池、長時儲能等技術疊代關鍵期,海辰需平衡產能擴張與研發儲備。當前公司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達175Wh/kg,但下一代儲能技術布局尚未形成差異化優勢。
隨著全球儲能需求從2023年的240GWh激增至2025年預測的800GWh,海辰規劃到2027年建成160GWh產能。這一目標背後暗藏隱憂:國內市場面臨政策補貼退坡與價格戰壓力,而海外市場需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及本土化要求。公司通過儲能系統集成業務提升附加值,在保持電池單價穩定的同時將系統毛利率推升至33.7%,但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成為決定持續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
總結來看,海辰儲能用6年時間完成了從技術追隨者到市場領先者的跨越,其成功路徑印證了專注細分賽道與全球化布局的雙重價值。然而在頭部企業加速卡位、技術路線快速疊代的當下,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研發投入強度,將成為這家"儲能黑馬"能否持續領跑的關鍵變量。隨著海外產能落地和產品矩陣完善,海辰正在構建從材料研發到系統集成的全鏈條競爭力,其發展軌跡將為新能源產業變革提供重要觀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