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 資訊詳情
新時代煤電轉型路徑:技術創新與結構升級並進
 煤電 2025-04-14 20:21:44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煤電作為基礎性電源仍需發揮關鍵支撐作用。4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為未來三年我國煤電行業高質量轉型提供了明確路線圖,標誌著傳統能源向清潔高效方向邁進的重要轉折點。

  一、強化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煤電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通過主輔機裝備技術革新和智能控制系統集成應用,方案提出優化鍋爐燃燒效率與汽輪機低負荷運行性能。重點突破深度調峰和快速變負荷控制技術瓶頸,融合5G通信與人工智慧算法提升機組智能化水平。這些創新舉措將顯著改善煤電機組在電網波動場景下的響應能力,實現發電系統與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協同。

  二、實施梯度化機組改造計劃

  針對不同地區電力需求特徵制定差異化升級方案:到2027年,在調峰困難區域重點推進快速變負荷機組建設;在調峰容量不足地區同步開展深度調峰和寬負荷高效調節機組改造。通過"新建+改造"雙輪驅動策略,預計可形成覆蓋全國的彈性供電網絡體系,有效應對新能源發電波動帶來的電網挑戰。

  三、構建多元政策支持體系

  方案明確將符合條件項目納入"兩新一重"建設範疇,在金融工具創新方面提出燃煤發電項目可通過發行基礎設施REITs拓寬融資渠道。這種市場化運作機制不僅暢通了"投資運營退出"循環,更通過專項補貼等配套措施降低改造成本,為煤電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持久動力。

  四、建立全鏈條技術指標體系

  針對現役和新建機組分別設立七項核心評價標準:深度調峰能力需達到60%以下負荷持續運行;變負荷速率提升至每分鐘3%額定容量以上;啟停時間壓縮至4小時內等。這些量化指標的設定,標誌著我國煤電發展正式進入精細化管理階段,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總結來看,《實施方案》構建了涵蓋技術創新、工程建設、政策保障和技術標準的完整升級框架。通過系統性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到2027年將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高效煤電機組集群,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同時,為碳達峰目標實現提供堅實支撐。這一轉型實踐不僅體現了我國在能源革命中的制度創新優勢,更為全球傳統能源清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範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煤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