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4月19日,北京亦莊迎來了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這場賽事不僅是一次體育競技,更是對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一次全面檢驗。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奪冠,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適應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這場賽事不僅吸引了全球目光,也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天工Ultra」在比賽中以每小時八九公里的配速完成半程馬拉松,中途更換了3次電池,與賽前團隊預期基本一致。這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身高1.8米,體重約55千克,其技術挑戰主要集中在運控算法、關節驅動系統承壓和減震、身體重心平衡等方面。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團隊在賽前進行了多次測試,提升了本體和關節的穩定性、耐熱性,並採用了「無線領航技術」,通過領跑員實時調整機器人的奔跑方向及速度。
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突破不僅體現在馬拉松比賽中,更在商業化應用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單機成本已從2022年的超過百萬元降至50萬元以內,部分型號的售價甚至低至29.9萬元。這一價格下探為量產和更多科研嘗試提供了空間。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工業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三大領域,部分企業還主攻文旅及科研教育市場,向海外高校輸出教學機器人。
北京亦莊作為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舉辦地,已形成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和全鏈條協同優勢。亦莊集聚了300餘家生態企業,構建了「核心零部件+六大類機器人」的「1+6」產業體系,覆蓋從核心零部件研發到整機製造,再到多元應用場景落地的完整鏈條。亦莊在具身智能核心技術攻關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此前發布了全球首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實現雪地高速奔跑、百級台階攀登等突破。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不應局限於取代人類,而是要締造最先進的生產力。生產力的革命不應拘泥於短期的投資回報率,就像汽車取代馬車,短期效率表現或許不突出,但代表未來的方向。未來,人形機器人廠商需進一步強化核心技術自主性,如傳感器、作業系統等,和跨領域協同,如電商平台場景賦能,以鞏固全球創新引領地位。
總結
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不僅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適應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也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逐步下探,人形機器人將在工業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北京亦莊作為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產業高地,已形成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和全鏈條協同優勢,未來將繼續引領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