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汽車工業加速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汽車晶片已成為推動這一變革的核心要素。從傳統燃油車到智能汽車,晶片的需求量呈幾何級增長,普通燃油車大約需要600—700顆晶片,電動車則需1500顆左右,而智能汽車更是需要3000顆以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每年的汽車晶片需求量已超過200億顆,這一龐大的市場為國產晶片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在2025上海車展上,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首次設立了「中國芯」展區,集中展示了多款不同應用場景的汽車晶片。這一展區不僅吸引了全球汽車廠商的關注,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汽車晶片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術。多家國內知名晶片企業紛紛亮相,展出了各自代表性的車規晶片產品,涵蓋了從微控制單元到車規級時間敏感網絡技術的多個領域。
智能化已成為車企打動消費者的「標配」,而這離不開汽車晶片的底層技術支撐。各大車企紛紛參與到晶片環節中,或直接參與造芯,或投資入股汽車晶片企業,或攜手晶片廠商共同定製研發,以各種方式實現車芯聯動,增強核心競爭力。例如,某國內車企在2024年新立項了近10個國產晶片量產應用整車項目,持續提升汽車晶片國產化率。
2024年,中國已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1000萬輛的國家。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車對電子系統的依賴程度更高,需要更多的晶片來實現電池管理、動力控制、車載充電等功能。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不僅推動了國產汽車晶片的蓬勃發展,也為國產晶片企業帶來了重大機遇。預計未來幾年,國產汽車晶片的市場份額將出現顯著躍升。
目前,中國每年銷售超過3000萬輛汽車,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但本土汽車晶片供應量僅占10%左右,未來面臨巨大的成長空間。隨著全球汽車產業一度遭遇「缺芯」現象,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願意選擇和國產汽車晶片企業進行合作。國產汽車晶片的崛起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願景,而是事實。預計未來幾年,國產汽車晶片的占比會大幅提升,為車企和終端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
總結
中國汽車晶片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集體亮相到車芯聯動,從新能源汽車普及到國產晶片崛起,中國汽車晶片企業正以創新和實力推動著全球汽車工業的智能化轉型。未來,隨著國產晶片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中國汽車晶片將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