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加工辣椒產業呈現出明顯的西遷趨勢,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產業發展的新動態,也對我國辣椒產業的布局和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隨著東部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加工辣椒產業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特別是在北緯38°線以北且胡煥庸線以西的區域,形成了新的產業聚集區。2023年,我國辣椒種植面積約為213萬公頃,總產量約為6645萬噸,年產值超過2500億元,其中加工辣椒種植面積占60%左右。本文通過對我國加工辣椒產業西遷趨勢的分析,探討了產業西遷的必然性、面臨的風險以及應對策略,以期為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2025-2030年全球與中國辣椒深加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指出,我國加工辣椒產業近年來呈現出明顯的西遷趨勢,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產業發展的新動態,也對我國辣椒產業的布局和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隨著東部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加工辣椒產業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特別是在北緯38°線以北且胡煥庸線以西的區域,形成了新的產業聚集區。2023年,我國辣椒種植面積約為213萬公頃,總產量約為6645萬噸,年產值超過2500億元,其中加工辣椒種植面積占60%左右。本文通過對我國加工辣椒產業西遷趨勢的分析,探討了產業西遷的必然性、面臨的風險以及應對策略,以期為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一)種植面積與產量穩步增長
2023年,我國辣椒種植面積約為213萬公頃,總產量約為6645萬噸,年產值超過2500億元。其中,加工辣椒種植面積占60%左右,主要分布在貴州、河南、雲南、江蘇、湖南、新疆、江西、山東等省份。近年來,我國加工辣椒種植面積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西北地區的種植面積增長尤為顯著。例如,新疆、內蒙古、甘肅等省區的干椒種植面積較2022年均上漲20%以上,而山東金鄉、菏澤等地區因受水淹病及澇災等原因,種植面積縮減明顯。
(二)機械化水平地區差異顯著
我國辣椒產區中已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區域整體占比不高,且地區間機械化水平差異較大。在全國範圍內,實現辣椒種植全程機械化的面積占全國辣椒種植總面積的5.76%,其中新疆、內蒙古等省區實現機械化的面積占全國辣椒種植機械化總面積的比例較高。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的土地相對平整連片,便於大型農業機械開展規模化、標準化作業。隨著辣椒種植成本的升高,僱工的經濟效益降低,辣椒生產全程機械化是辣椒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從市場消費來看,我國辣椒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近年來市場規模超過3880億元,其中加工辣椒生產規模超過1700億元。從價格來看,我國辣椒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上漲的趨勢。2022年辣椒價格偏高,椒農大面積擴種,導致2023年供求關係失衡,價格略有下降但仍處於高位。此外,不同品種干椒價格指數顯示,艷椒、新一代、滿天星等高品質干椒價格一直處於高位,市場供不應求。
(四)進出口規模波動上升
2013—2023年,我國未磨干辣椒出口波動較大,整體略增;已磨干辣椒出口呈顯著上升趨勢。2023年,我國干辣椒出口額為9.06億美元,主要出口到西班牙、美國、韓國等105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干辣椒進口主要來自印度,2023年進口的未磨干辣椒94.00%來自印度,已磨干辣椒68.81%來自印度。印度干辣椒價格在我國一直處於高位運行狀態,主要原因是高辣度辣椒市場供給不足,我國暫無品種能夠替代。
(一)新疆辣椒產業基本情況
新疆是西部辣椒主產區中面積最大的地區,2024年辣椒種植面積為10.67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南疆巴州、阿克蘇、喀什、和田地區以及北疆塔城地區和昌吉州。加工用辣椒(干制線椒和色素椒)占辣椒總種植面積的75%以上,主要種植品種有紅龍23號、朝天椒918等。新疆辣椒紅色素含量高,是生產辣椒粉、辣椒乾的優質原料。
(二)內蒙古辣椒產業基本情況
內蒙古加工辣椒主要分為干制和醬制,近幾年種植比例逐漸增加。干制辣椒種植面積約7.33萬公頃,12個盟市均有種植,每年75%以上的辣椒產品調運到湖南、四川等辣椒需求大省。主要種植品種有保銀829、紅龍23號等。
(三)甘肅省辣椒產業基本情況
2024年,甘肅省辣椒種植面積為4.21萬公頃,其中加工辣椒2.37萬公頃。辣椒產品70%用於干制,30%用於加工制醬和提取辣椒紅色素,主要銷往四川、河南、山東等地。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
(四)與傳統種植區域的對比
西部新興產區具有資源稟賦優越、貿易優勢明顯的特點。這些地區氣候條件優越,土地集中連片,適宜機械化操作和規模化生產,單位成本低。同時,西部地區具有向外開放的地緣優勢,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通道。然而,西部新興產區也存在一些劣勢,如辣椒產業鏈條不健全、品牌市場認知度低、物流成本較高等問題。
(一)加工辣椒產業西遷的內涵
加工辣椒產業西遷是指加工辣椒種植和相關產業從傳統的種植區域(如山東、河北、河南等東部地區)向我國西部地區(主要包括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轉移的現象。這一過程不僅包括種植空間的遷移,還包括辣椒產能的西遷,涉及東部大量辣椒加工企業、貿易企業、儲存類企業在西部地區建立分廠。
(二)加工辣椒產業西遷的必然性
提升國際競爭力:西部地區具備較好的技術優勢和資源稟賦,能夠降低辣椒生產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產業競爭力發展的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辣椒品質和口味的要求越來越高,西部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能夠滿足高端產品的需求。
與科技創新雙向互動:科技創新是辣椒產業西遷的前提,辣椒產業西遷又反向推動了科技創新,促進了機械化種植和收穫的發展。
(三)加工辣椒產業西遷過程中面臨的風險
品種選擇風險:西部地區直接引入現有辣椒品種可能面臨品種適應性差、病蟲害抗性不足等問題。
自然災害風險:西部地區氣候變化顯著,乾旱、洪水、冰雹等惡劣氣候條件可能威脅辣椒生長。
市場適應性風險:西部地區辣椒產業的快速擴張可能導致市場供給過剩,引發價格下跌和庫存積壓。
供應鏈整合風險:辣椒產業西遷可能導致生產區、市場和消費地之間的傳統對應關係錯位,增加物流成本和運輸複雜性。
(一)加強政府統籌規劃,規避大起大落風險建議西部地區政府結合當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市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產業規模和布局,制定辣椒產業發展規劃。加工辣椒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建立保障機制,避免產業大起大落,支持規模化生產基地實現辣椒保險全覆蓋。
(二)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加強東西部產業對接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加強西部地區各省市之間、西部與東部地區的辣椒產業對接與合作。吸引東部地區優秀人才和科研成果,大規模引進東部規模以上企業在西部地區建立加工廠和倉庫,形成緊密的產業合作網絡。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西部辣椒加工能力規劃建設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倉儲基地,構建標準化倉儲體系,提升辣椒初加工、深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增加產品附加值。
(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打造西部辣椒品牌結合西部地區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資源,打造具有獨特風情的農旅融合項目,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提高西部辣椒品牌的知名度。
我國加工辣椒產業近年來呈現出明顯的西遷趨勢,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產業發展的新動態,也對我國辣椒產業的布局和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隨著東部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加工辣椒產業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特別是在北緯38°線以北且胡煥庸線以西的區域,形成了新的產業聚集區。本文通過對我國加工辣椒產業西遷趨勢的分析,探討了產業西遷的必然性、面臨的風險以及應對策略。希望這些研究和建議能夠為我國加工辣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