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影視業 資訊詳情
直播購物需謹慎 消費者權益保護指南發布
 直播 2025-05-09 11:07:59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引導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規避風險並維護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總局與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了最新消費提示。該指南聚焦當前直播帶貨領域存在的常見問題,從平台選擇、營銷話術識別及重點商品選購三大維度提出具體建議,幫助消費者建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認知。

  一、優選正規平台降低交易風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直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消費者應優先在信譽良好且資質齊全的直播平台上購物,仔細核驗商家營業執照與經營許可信息,確保其合法合規。需特別警惕通過社交帳號或臨時連結等非官方渠道進行的交易活動,避免因脫離平台監管而遭遇資金損失。建議全程使用直播平台內置的購物系統完成支付流程,切勿私下轉帳以保障交易安全。

  二、理性看待營銷話術謹防消費陷阱

  面對主播宣稱的「全網最低價」「限量秒殺」等促銷話術,消費者可通過比價工具核查商品歷史價格,避免陷入虛構原價的虛假優惠圈套。對「百分百正品」「特效保證」等絕對化承諾保持審慎態度,要求商家提供權威檢測報告或授權證書作為佐證。此外需警惕「刷單炒信」行為,建議綜合參考商品參數、用戶真實評價及退換貨政策等多維度信息作出判斷。

  三、重點品類需謹慎甄別

  在選購保健食品時,消費者應認準產品包裝上的「藍帽子」標誌,並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核對註冊號或備案號。根據自身健康需求對照產品標註的適用人群與功效說明進行選擇,避免被誇大宣傳誤導。對於醫療器械、嬰幼兒用品等特殊品類,更需嚴格查驗相關資質證明文件。

  綜上所述,直播購物作為新興消費方式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潛藏風險。消費者應主動提升甄別能力,在交易過程中注重保留證據鏈,如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以便維權時使用。唯有多方協同築牢消費安全防線,才能讓直播經濟真正實現健康發展與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雙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直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