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貿易緊張局勢的階段性緩解並未消除長灘與洛杉磯兩大港口面臨的深層危機。儘管短期內航運中斷現象有所減少,但供應鏈紊亂引發的裁員潮、運輸班次削減及訂單取消仍在持續發酵。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月以來西海岸主要港口每周進口量呈現劇烈波動,近期雖出現小幅回升,卻難掩行業對長期穩定的擔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儘管中美貿易摩擦的緩和為市場注入短期信心,但長灘與洛杉磯兩大門戶港仍面臨嚴峻挑戰。自2024年初以來,西海岸進口量呈現「過山車」式波動——周均運輸量時而驟降、時而反彈,反映出供應鏈調整滯後於政策變化的現實困境。行業數據顯示,即使排除已取消航次的影響,港口吞吐效率仍因勞動力短缺和設備周轉問題持續承壓。
航運與物流企業的生存狀態正隨數據波動劇烈震盪。部分企業在3月關稅暫緩政策生效後短暫迎來業務復甦,隨即又面臨訂單取消帶來的裁員壓力。「市場混亂只會製造更多混亂」,有行業高管指出,短期政策調整無法彌補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港口工人班次減少、倉庫周轉效率下降等問題,進一步放大了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
港口運營方強調,從政策出台到實際效果顯現存在1至2個月的時間差。以近期進口量回升為例,這可能源於企業對90天關稅暫緩措施的應急反應,而非需求端的根本改善。長灘港管理層警告稱,在供應鏈穩定性未恢復前,「任何波動都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數據顯示,部分航線運力持續收縮,多艘貨輪直接跳過加州港口轉向其他路線。
儘管川普團隊將近期進口量激增視為政策成功的證明,但行業領袖指出這種「報復性反彈」可能進一步扭曲市場。有企業負責人表示:「從討論裁員到應對額外貨物的轉變,暴露了供應鏈在劇烈政策波動中的適應成本。」港口周邊物流網絡因前期過度收縮而難以快速擴容,導致運營效率持續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總結:貿易局勢緩和為西海岸港口提供了喘息窗口期,但行業復甦仍需跨越多重障礙。進口量的短期波動揭示出供應鏈修復的複雜性——政策調整雖能刺激需求,卻無法替代長期結構性改革。如何在動盪中重建穩定、平衡效率與抗風險能力,將成為決定美國最大貿易樞紐未來的關鍵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