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一場跨境醫療服務的創新實踐正蓬勃展開。從體檢到康復再到醫美,全鏈條國際化服務吸引了全球遊客的目光。這一縮影展現了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戰略成效——通過將"試點經驗"轉化為"中國標準",服務業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2015年啟動以來,我國在11個省市開展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持續深化。通過放寬市場准入門檻,北京中關村人工智慧企業集群註冊量激增,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外籍醫師執業備案"立等可取",海南博鰲樂城更成為國際藥械創新的樞紐平台。這些實踐不僅滿足了居民健康管理、文化娛樂等領域快速增長的需求,還為外資企業創造了廣闊空間。2024年數據顯示,試點地區服務業吸收外資規模達2932億元,占全國比重近半壁江山。
面對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國家層面推出新政加速制度突破。例如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免予外匯登記,簡化跨境資金流動;同時為金融、綠色低碳等領域外籍專業人才提供從業便利化措施。這些改革在規則、規制等深水區持續發力,有效破除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障礙。通過疏通政策堵點,服務業開放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各試點地區結合自身優勢開展錯位探索,形成互補互鑒的創新生態。四川成都依託科研資源和區位優勢,推出"雙千萬"激勵政策吸引跨國企業設立研發總部;上海自貿試驗區則以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為抓手,將國際高標準規則轉化為國內實踐樣本。隨著更多試點經驗上升為統一標準,差異化探索正加速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制度成果。
當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際醫療資源,小微企業藉助跨境服務貿易走向全球市場,"需求清單"與"供給體系"的精準對接正在重塑發展圖景。數據顯示,試點政策帶動國內高端醫療設備研發投入增長超200%,折射出開放帶來的產業變革。這種以人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正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服務業領域的生動實踐。
從先行先試到標準輸出,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已形成系統性創新格局。通過制度型開放深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既為全球資本提供廣闊市場空間,又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紅利。站在新起點上,持續釋放的開放動能必將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注入更強動力,在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