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交通 資訊詳情
我國標準國際化助力交通與產業協同發展
 交通運輸 2025-05-20 15:20:1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5月20日舉行的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中國近年來推動標準化國際化的成果及未來規劃。通過深化國際合作、提升治理能力、強化技術協同,中國正以高標準為橋樑,加速全球產業鏈對接與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國際標準體系構建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一、標準國際化合作網絡持續拓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截至當前,我國已與71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標準化合作夥伴關係,並簽署125份合作協議。通過發布超2300項國家標準外文版,推動中俄民機、煤炭領域實現250餘項標準互認,中國在綠色低碳和數字經濟等關鍵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此外,我國自2015年起累計舉辦60期國際標準化培訓,覆蓋全球110多個國家的近2000名專業人才,為全球標準化能力建設提供支持。

  二、參與國際治理話語權顯著增強

  作為ISO、IEC等國際標準組織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戰略規劃與政策制定中積極貢獻智慧。2024年,我國在智能航運、機械儲能等領域新增多個國際標準技術機構主席和秘書處職務,主導或參與多項國際標準研製。通過提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規則建議,中國正推動國際標準化治理體系向更公平、高效的模式演進。

  三、標準化能力與人才建設雙輪驅動

  我國持續完善「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機制:一方面鼓勵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截至2024年底國際標準轉化率已超83%;另一方面構建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累計培養1.4萬名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專家。通過強化技術、語言和規則融合能力,中國正打造一支兼具全球視野與專業素養的標準創新隊伍。

  四、「一帶一路」標準聯通成效顯著

  依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台,我國深化沿線國家在冷鏈物流、船舶技術等領域的標準互認與協同研發。在海外工程、數字貿易等場景中,企業通過採用國際標準或參與制定區域標準,有效降低市場准入壁壘。例如,在航運貿易數位化領域,標準化合作已助力數十個港口實現數據互通,推動跨境物流效率提升。

  總結

  中國以標準化國際化為抓手,既鞏固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也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十五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擴大標準互認範圍、優化國際治理參與模式,並在碳中和、數字經濟等戰略領域加快制定引領性國際標準,推動構建更加包容開放的全球標準生態體系。通過深化標準互聯互通,中國將持續為全球經濟復甦與技術進步貢獻智慧力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交通運輸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