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3日
2025年以來,我國醫療保障領域迎來重要變革。國家醫保局通過深化醫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即時結算在全國範圍內快速落地,顯著縮短了醫療機構資金回籠周期,有效緩解定點醫藥機構運營壓力。這一系列舉措不僅體現了醫保部門主動優化服務的決心,更成為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增強參保群眾獲得感的關鍵抓手。
截至2025年5月6日,全國已有300個統籌地區啟動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覆蓋率達77%,提前完成階段性目標。相較於4月初的170個統籌地區,新增覆蓋率增長達76.5%。改革惠及定點醫藥機構超36萬家,其中醫療機構和藥店分別達到15.48萬和20.70萬家,較上月同期分別增加8.08萬、14.3萬家。通過壓縮結算周期至最長20個工作日以內,醫保基金流轉效率顯著提升,為醫療服務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各地根據實際需求探索差異化改革方案:60%的啟動地區(180個統籌區)選擇高頻次撥付方式,將結算周期壓縮至費用發生後7個工作日內;223個地區通過優化月度結算流程,確保申報截止後20天內完成支付;另有19個地區創新實施預撥機制,在醫療行為發生前即按月注入資金。這種分類施策策略既保障了基金安全運行,又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區域的個性化需求,形成全國改革"一盤棋"格局。
2025年啟動改革的300個統籌區已累計撥付醫保基金3001億元,同步在284個地區完成763億元預付資金投放。這種"即結+預撥"組合拳有效解決了醫藥機構資金周轉難題:一方面縮短回款周期加速現金流運轉,另一方面提前注入流動資金增強服務保障能力。數據顯示,兩項政策協同實施後,定點醫療機構平均帳期縮短超60%,藥店採購藥品的備貨效率提升45%以上,參保群眾就醫結算體驗顯著改善。
改革成效與未來展望
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以"提速、擴面、提質"為核心目標,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制度創新和精準施策,不僅實現了80%統籌區覆蓋的年度任務超額完成,更構建起多層次資金保障體系。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預計將進一步激發醫藥機構服務潛能,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為健全全民醫保制度奠定堅實基礎。此次改革既是深化醫改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