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1月起,我國啟動了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通過縮短結算周期、優化支付流程等措施,推動全國醫保服務效率提升。這項政策不僅回應了醫療機構的迫切需求,更成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截至當前,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為醫療資源高效配置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6日,全國已有300個統籌地區啟動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服務,覆蓋率達77%,較4月初新增130個地區。改革惠及定點醫藥機構數量同步增長,累計達36.18萬家,其中醫療機構15.48萬家、藥店20.70萬家,分別比4月增加8.08萬和14.3萬家。這一進展標誌著醫保資金周轉效率大幅提升,為醫療機構緩解了現金流壓力。
各地根據基金運行狀況與機構需求,靈活選擇結算模式:180個統籌地區採用"高頻次撥付"方式,將結算周期壓縮至醫療費用發生後1-7個工作日;223個地區通過縮短月結周期至申報截止後20個工作日內提高效率;另有19個地區推行"預撥機制",在費用產生前按月向定點機構注入資金。這種因地制宜的改革路徑,既保障了政策落地效果,也體現了醫保管理精細化水平。
即時結算與預付金制度形成協同效應,截至5月初已累計撥付醫保基金3764億元(含3001億即時結算資金及763億預付款項)。這種"事前保障+事後加速"的組合模式,既緩解了醫療機構墊資壓力,也減少了參保人就醫等待時間。目前全國29個省份284個統籌地區已接入該體系,改革紅利正向基層醫療網絡持續滲透。
當前醫保即時結算改革已完成階段性目標,覆蓋範圍與資金規模均超預期增速。通過縮短結算周期、創新支付方式等舉措,政策既優化了醫療機構運營環境,也為參保群眾提供了更便捷的就醫體驗。隨著年底80%統籌地區全覆蓋目標加速推進,這項改革將持續釋放醫療體系活力,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