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內二手車市場出現的「零公里二手車」現象引發行業熱議。政策層面,商務部消費促進司於2025年5月26日至27日召開專題座談會,聯合車企、流通平台等多方主體共商對策,旨在規範市場秩序並推動二手車流通升級。這一現象背後涉及主機廠壓庫壓力、經銷商利益博弈及海外市場出口路徑等多重因素,亟待系統性治理。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二手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5月,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召集車企與行業代表召開座談會,重點研討「零公里二手車」問題。會議透露,當前國內已有三四千家平台參與此類車輛銷售,市場亂象頻發。參會企業涵蓋整車製造、流通渠道及電商平台,如某頭部新能源車企、經銷商集團及二手車交易平台等。此次座談被解讀為政策層面首次針對零公里二手車的主動干預信號,核心目標在於遏制不規範操作並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零公里二手車」指已註冊登記但實際行駛里程極低甚至為零的新車。行業人士指出,這一現象源於汽車市場的供需失衡:主機廠通過激進的商務政策(如銷售返利、金融貼息)向經銷商施壓,要求超額完成批售任務;而經銷商為回籠資金或獲取廠商獎勵,將滯銷新車臨時上牌後轉售至二手車市場。例如,某區域經銷商原本月度計劃批售150輛,但因政策激勵被迫採購200輛以上,超出市場需求的車輛便通過零公里二手車渠道低價拋售。
除國內市場外,「零公里二手車」還廣泛出現在汽車平行出口業務中。據行業反饋,國內數百家具備資質的二手車出口企業,其車源多來自經銷商和新能源車企。儘管海外市場利潤空間較大且能緩解庫存壓力,但零公里二手車的流通仍面臨定價、合規及售後保障等挑戰。例如,部分車輛因未完成檢測或認證流程,在跨境交易中易引發糾紛。
當前,「零公里二手車」市場亂象已扭曲價格體系,損害消費者權益並擾亂正常交易秩序。專家認為,解決該問題需多方協作:主機廠應優化商務政策以匹配真實市場需求;經銷商需提升庫存管理能力;政策層面則需強化監管,並推動二手車出口標準化流程。此次座談會釋放的規範信號表明,行業正朝著透明化、合規化的方向邁進。
總結
從政策介入到市場亂象成因分析,「零公里二手車」現象折射出汽車產業鏈各環節的利益衝突與效率失衡。通過完善監管框架、平衡主機廠-經銷商利益關係及拓展海外市場規範化路徑,有望逐步化解這一矛盾,推動二手車市場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未來,行業參與者需在合規前提下探索創新模式,實現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