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強,中國餐飲行業在2024年已取得顯著成效,通過深化「光碟行動」、強化行業自律與政策引導,有效遏制了餐飲浪費。數據顯示,甘肅渭源縣570餘家餐飲店通過張貼節約標識、設立紅黑榜制度等措施,廚餘垃圾量大幅下降;杭州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發布43期反浪費「紅黑榜」,推動餐飲單位落實主體責任。2025年,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行業正加速向綠色化、精細化方向轉型,形成從食材採購到消費場景的全鏈條減廢生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餐飲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在甘肅渭源縣,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免費提供節約標識物料,並設立動態「紅黑榜」管理制度,累計開展執法檢查786次,對違規單位下發整改通知或行政警告。杭州則將反食品浪費法納入餐飲企業食品安全培訓體系,結合短視頻、公益廣告等宣傳形式,2024年發布紅黑榜43期,以案例警示倒逼行業自律。此類措施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節約意識,也促使餐飲商家主動優化服務流程,例如在包廂設置公筷公勺,引導顧客打包剩餘菜品,減少宴請浪費現象。
針對遊客嘗鮮易導致的浪費問題,西北地區火鍋店通過服務員詳細講解菜單、鼓勵團隊點菜時協商口味偏好,降低因「多點多棄」造成的食材損耗。在自助餐廳領域,杭州某網紅海鮮自助餐推行押金制(50元/人),對超量剩餘食物不退押金,雖執行中存在彈性空間,但整體浪費率仍同比下降12%。行業專家指出,未來需通過智能點餐系統、分時段限流等技術手段,進一步優化消費場景設計,平衡體驗與節約目標。
從源頭減少浪費是產業布局的關鍵環節。江西南昌市調研顯示,傳統烹飪中約25%的蔬菜因過度削切或採購計劃不合理而被廢棄。對此,當地行業協會通過組織經驗分享會,引導企業完善製作流程——例如標註菜品建議用餐人數、開發小份菜與套餐組合,並在中央廚房集中處理食材邊角料(如蘿蔔皮製成泡菜)。此類實踐使餐飲企業的食材損耗率降低18%,既節約成本又減少碳排放。
2025年,消費者對「適量點餐」的接受度顯著提高。南昌某特色餐廳通過推出56元雙人套餐等小份菜品,使平均浪費率降至不足1/10;杭州西湖區市場監管局將反浪費培訓納入從業人員考核,並鼓勵商家提供免費打包服務。數據顯示,超70%的消費者在餐館主動要求打包,公筷使用率達92%,進一步推動了「光碟行動」的常態化。未來,隨著預製菜、共享廚房等新業態興起,餐飲產業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實現從供應端到消費端的精準匹配。
總結
2025年的中國餐飲業正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消費習慣重塑,在產業布局與趨勢上呈現出鮮明特徵:行業自律深化推動標準化管理,場景創新有效應對多樣化需求,產業鏈優化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而消費者行為革新則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隨著「節約型餐飲」成為社會共識,未來行業將更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雙重平衡,構建起綠色、高效、文明的新消費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