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每一項反腐措施的出台都會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近來全國多地對「一把手」進行限權的嘗試也不例外。據中央紀委網站消息,日前山西省出台《關於黨政主要領導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規定黨政主要領導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程建設、行政審批、物資採購等工作。此前,廣東、遼寧、安徽、雲南、重慶等多個省份及市縣都做過類似嘗試,對「一把手」分權將成為權力運行機制的趨勢。
「有些進步,值得推廣。」對於山西等省份的做法,搜狐甘肅省網友「負佳期」這樣評價。
「『一把手』大權獨攬是這個社會腐敗現象的根源。」一名網易手機網友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表示,許多年以前,他所在的縣裡每年年終還會組織抽調人員下到基層核查各單位的財務帳,但是這十幾年來,這樣的做法越來越少了,頂多是本單位自己查自己的帳而已。這等於就是單位的錢財物「一把手」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哪裡有不腐敗的道理?
一名新浪北京網友表示,對「一把手」限權,這個方向是找對了,可是這種做法的效果會怎麼樣,還有待商榷。
「我怎麼感覺這個政策只是個『花架子』?」新浪微博網友「右岸之」直言,不讓「一把手」管這管那,可問題是,二把手、三把手還是歸一把手管啊,真正的分權到底應該怎麼分?
新華網發展論壇網友「wang611431」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不看好對「一把手」限權。他擔心,對「一把手」限權可能是一些地方集體逃避責任之舉,這樣會導致地方責任人不明確,出了事情找不到任可責任人。同時,這種做法也可能使地方政府辦事效率低下,因為是集體決策,有利益的誰都想管,沒有利益的誰都不想管,結果誰都管不了。
其實,對「一把手」限權並不是什麼徹頭徹尾的新舉措。早在2010年,廣東省便提出黨政正職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等重要部門工作;2012年,重慶市各區也曾就「一把手」分權進行分頭嘗試;2013年6月,雲南省也出台了《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規定》,明確 「一把手」對人事、財務、物資採購和工程招標等4項不直接管,在重大項目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研究時需末位表態。
「對『一把手』限權真的是反腐的靈丹妙藥嗎?至少在現有體制運行系統未能得到根本改革,在真實有效的社會監督體制建立之前,我看不是。」一名天涯論壇網友說。
一名網易網友表示,權力不論分給了誰,都有可能腐敗,如果不公開透明,不論是「一把手」管還是「二把手」、「三把手」管,都有可能腐敗,所以權力運行過程必須公開透明。
一名騰訊網友表示,規定「一把手」不能直接管人財物,可以間接管呀。想借規定「一把手」不能管這不能管那來治理腐敗,只是一些小把戲而已。根子上,只要讓老百姓的意見對官員的升遷去留產生重大影響,許多腐敗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分權不能解決問題,關鍵是限權、減權,該由百姓自己解決的事情交給百姓自己解決,該由市場解決的由市場解決。」鳳凰網友「樂府尼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