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學前教育市場規模達到30.4億元,同比增長69.8%。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正式實施,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達到1846萬,同比增長11.5%,增長率較2015年提高約13%,網際網路學前教育行業將迎來人口紅利。以下對學前教育政策分析。
2010年7月29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發布,這是中國進入21世紀之後的第一個教育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綱要》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到2015年實現幼兒在園人數3530萬人,學前一至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85%、70%和60%;到2020實現幼兒在園人數4000萬人,學前一至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95%、80%和70%。
為配合《綱要》的貫徹實施,2010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了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多種渠道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加強幼兒園准入管理;強化幼兒園安全監管;規範幼兒園收費管理;堅持科學保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堅持統籌規劃、公益普惠、機制創新、以人為本的原則,努力解決「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到2020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促公平、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今年全國兩會,學前教育再成焦點。有代表委員提出,政府要加大投資建設幼兒園和託兒所,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總的應該說學前三年教育,在國際上普遍屬於義務教育。」柳斌杰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因為長期積累的問題多,這一制度在中國實施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問題。
柳斌杰說,按照現在的估算,幼兒教育的教師缺口還有350萬,這是在幾年內解決不了的。所以我們仍然還是國家主導學前教育,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已經有部分省份出台了免費學前一年教育的實施辦法,「分區域分步驟地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並非不可行。」
柳斌杰透露,他們曾調研過,實行政府保障學前教育的這些地方,有足夠的資金、足夠的人力去進行學前教育,像辦學一樣規範地辦幼兒教育,實施效果非常好。「這些我們都是支持鼓勵的。創造條件使全國的幼教學前三年,納入國家的義務教育體系並得到保障。」
2011年,全國共有480萬名學生享受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資金72億元。 70.28萬人 2011年秋季學期,全國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的新生為70.28萬人,占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41.1%,占報到新生總數的10.8%。通過開學前後的專項檢查,沒有發現高校新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情況。 168億元 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49993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獎勵資金約4億元;66.1萬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資金33.04億元;443萬多名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資助資金131億元,共計168億多元。 117.8萬人 國家助學貸款新增審批學生117.8萬人,比2010年增長3.5%;新增審批金額132.8億元。
建立完善財政撥款制度。2018年上半年,省級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保障公辦幼兒園正常運轉和穩定發展;制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引導和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對辦學質量高、社會效益好、招收殘疾兒童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適當提高補助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綜合定額撥款標準,由幼兒園統籌用於學前教育人員經費、保育教育業務和後勤服務等運轉支出。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長期以來,我國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而隨著中國逐年步入小康社會,人們開始關注兒童的學前教育。數據顯示,為配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政策的實施,提升本省/市的教育水平,全國31個省市均發布配套發布了中長期教育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如:《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各規劃綱要也均對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以上對學前教育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