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人身保險的起步是從團體保險開始的。伴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團險市場作為已開發國家保險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發展也備受關注。但在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及政策支持條件下,團險市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現對2017年團體保險行業競爭分析。
目前團險渠道銷售的主要產品為一年期的短期意外險及健康險,其中以意外險為主力,相對其他渠道而言,客戶範圍更廣,成本較低,利潤較高。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過去不少險企將主要精力集中於個險、銀保等渠道,團險的地位較為弱化,現在隨著一系列健康險等政策的出台,團險無疑將成為今後險企力拚的又一個增長點。
依照1~2月同業交流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人壽、泰康人壽、人保壽險、太平壽險七家公司團險渠道實現保費收入(舊準則統計口徑)150.9億元,同比增長18.7%,其中人保壽險以47.3億元的團險總保費排名第一,但增速為-6.6%;國壽40.1億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長4.5%;泰康人壽37.4億元排名第三,同比大增211.4%。其餘分別為太保壽險15.1億元,增速-12.9%;新華人壽9.6億元,增速73.3%;平安壽險1.2億元,增速-58.4%;太平壽險0.2億元,增速-26.3%。
而從團險短險的表現看,國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四家均遭遇增速下滑,僅新華人壽和人保壽險分別獲得12.7%和18.7%的正增長。
據2016-2021年團體保險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悉,來自同業的競爭以及來自財險公司的競爭,都對壽險公司現有市場地位構成威脅。
傳統團險市場空間受到擠壓。隨著近年來國家政策調整以及客戶保險需求的變化,傳統團險業務發展速度滯緩,市場空間逐步縮小。舉例來說,在傳統團險業務占比較高的學生險業務,隨著國家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全面推進,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範圍,規模龐大的大學生保險業務發展大幅萎縮,同時由於國家對校園責任保險的大力推廣,傳統的中小學生保險業務也受到較大影響。又如2010年1月1日起實施的旅行社責任保險全國統保政策,對傳統旅遊意外險市場形成較大的衝擊。再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企業的保險需求已由原來單一保障需求,轉變為集意外、醫療、疾病、養老、理財等保險保障為一體的員工福利保障需求,傳統團險業務已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傳統團險業務市場拓展步履維艱。
加大資源投入,提升服務發展能力。團險業務擁有的承保手續簡便、投保費率低廉、社會影響大、品牌效應好等獨有特點,在我國保險市場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企業保險需求的不斷提高,團險業務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各家保險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團險業務信息技術系統、考核管理體系、人員招募培訓、開闢新市場領域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團險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使團險業務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中提升價值,拓寬發展空間,在服務經濟大局中實現突破發展。
嚴格風險管控,切實防範經營風險。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體系是團險業務提高盈利能力、實現穩健經營的必然選擇。團險業務發展要堅持把風險防範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堅持以防為主、以控為先、事前防範、事中控制的風險管控原則,加強對團險業務承保、理賠、保全等各個業務環節的風險管控,加大反洗錢工作落實力度,防範銷售風險與管理風險,建立完善防範化解團險經營的風險管控機制。
與人身保險市場的發展初期相比,團體意外保險業務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作為保險公司創費創利來源的團體意外保險業務,近年來卻處於高成本、低效益、增長乏力的發展困境。在我國經濟快速持續發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團體投保需求有效激發的背景下,團險業務如何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轉變發展方式,突破發展困境,謀求新的跨越,已成為各家保險公司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