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是一種化學物質,用途廣泛,可用在食品、工業、化學等領域,2021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為6167.9萬噸,增長達到3.61%,下面就跟筆者來看纖維行業市場分析和纖維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相對與碳纖維研發與製造已開發國家,碳纖維在中國的發展相對較晚,並且無論是研發成果還是製造工藝,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隨著國內碳纖維企業的茁壯成長,中國碳纖維運行產能總體呈現增加的態勢。2020年我國碳纖維運行產能為2.69萬噸,較2018年增長0.37%。2021年我國碳纖維產業運行產能為36150噸,同比上升34.57%。
成本問題:工信部發布《粘膠纖維行業規範條件》,其中對粘膠纖維生產企業建設區域進行明確規定,據區域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粘膠纖維生產企業依法通過關閉、搬遷、轉產等方式限期逐步退出。對缺少環境容量的地區,要限制粘膠纖維生產企業發展,且嚴禁新建粘膠長絲項目。環保形式嚴峻,粘膠企業保證生產的基礎上或增加環保之類成本支出。
供需問題:2021年我國粘短計劃新增產能100萬噸,而常規環錠紡、賽絡紡及緊密賽絡紡人棉紗市場受制於利潤而未有明顯新增跡象,此類紗線對粘膠短纖消費比重有所降低。
產品定位:粘短纖維長期以來被人們視為化學纖維,直觀意義對其難免持有一定謹慎心理。實際其有著莫爾代、竹纖維等產品的柔軟度及舒適感,後續粘短行業在提升產品品質,開發新型差異化產品之餘,應重視產品推廣及宣傳。
1、家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纖維工業「十四五」科技進步綱要》將「高性能滌綸工業絲製備技術」、「尼龍66纖維規模化製備與功能產品開發」和「PLA纖維」列為「十四五」纖維工業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著力提高常規化纖多種改性技術和新產品研發水平,重點改善滌綸、錦綸、再生纖維素纖維等常規纖維的阻燃、抗菌、耐化學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別化纖維品種比重。產業政策的不斷推出,給行業內企業指明了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也將支持我國化纖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2、用領域不斷拓寬
隨著纖維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和人們消費能力的增強,全球纖維加工總量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實施,加快推動了我國化學纖維行業的差別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高性能化、差別化、生態化纖維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向交通、新能源、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環境保護、航空航天等產業用領域方面拓展。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和對外開放、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以中產階級、老齡消費、年輕時尚等為代表的個性化、差異化、功能化的需求升級,行業供給側產品結構的調整將會加快,為行業整體提質增效和發展優質產能帶來空間和契機。
筆者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碳纖維領先企業會有更多的技術突破,行業產能將以10%的複合增速增長,且產能利用率將不斷上升。到2026年,我國碳纖維產能將達到6.41萬噸,產量將達到4.04萬噸。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餐纖維行業市場分析和纖維行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下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