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受到疫情反覆得衝擊影響,國內電動汽車4月銷量環比下降41%。2022年在混合動力領域中,豐田、本田、日產以及現代汽車等日韓企業占據了較大的先發優勢,中國車企在混合動力領域的投入還相對有限。
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650萬台,占乘用車銷量的9%,同比增長109%。在晶片短缺造成汽車大量減產的情況下,電動汽車銷量依然保持強勁增長,且全球85%的電動汽車都是在中、歐兩大市場完成交付。
從全球電動汽車企業市場份額看,美國特斯拉以1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德國大眾汽車集團開啟電動化轉型之後效果顯著,以1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中國上汽集團緊跟大眾之後,市場份額達到11%;中國比亞迪表現依然強勢,拿下全球9%的市場份額;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儘管也在不斷爭取轉型,但僅取得全球5%的市場份額。此次現代汽車集團借在美建廠之機,為自己樹立了2030年全球銷量323萬輛(現代汽車183萬輛,起亞汽車140萬輛)的目標,希望到2030年能夠拿到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2%的份額。
現代汽車集團此次在美國喬治亞州建廠,將是該集團在美國的首家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預計2023年破土動工,2025年上半年竣工,總占地面積1183萬平方米,全年產能約30萬輛,將通過生產多款電動汽車主攻北美市場。工廠距離目前起亞汽車位於喬治亞州的工廠僅400公里,預計將與現代汽車位於阿拉巴馬州的工廠共享零部件合作公司及物流系統,從而產生協同效應。工廠還將引進現代汽車在新加坡投建的智能生產平台「現代移動出行全球創新中心」研發的創新生產平台,採用需求主導的人工智慧控制系統、環保低碳工藝等多種新技術,落實現代汽車有關「新概念未來工廠」的製造理念。
與此同時,現代汽車集團還計劃在該工廠附近建造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工廠,旨在根據各車型的性能和參數為其裝配動力系統。2022-2027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現代汽車集團於2005年在美國首次投產,此次是時隔20年後單獨投產電動汽車專用工廠,計劃於2030年在美國銷售84萬輛電動汽車。
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表示,將以此為契機建設美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為美國客戶生產創新型電動汽車,工廠將引進創新生產技術並利用可再生能源,期待這能為集團的未來出行願景發揮重要的橋樑作用。韓國汽車業界分析,現代汽車此舉意在適應全球汽車行業加速的電動化轉型趨勢,提高戰略應對能力。
2019年至2022年,短短3年時間,中國產純電汽車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就從微不足道的0.5%猛增到14.7%。實現這種指數級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巨大產能以及其與發達經濟體在質量和生產能力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
作為國家啟動發展的重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今在增長速度、保有量和產業配套體系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取得巨大成就。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352萬輛,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貢獻高達50%;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31萬輛,歐洲和南亞是主要增量市場。這些數據不僅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到規模產業化的高速增長期,也彰顯出中國自主品牌獨特的競爭優勢。
與國外電動汽車相比,中國電動汽車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技術方面。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獲得相關專利超3萬件,占全球相關專利總量的70%。具體到電動汽車領域,無論是在純電動汽車專用平台、燃料電池汽車等整車技術水平上,還是在動力電池、第三代半導體等關鍵核心技術上,中國均遙遙領先於歐美國家,是世界電動汽車產業的「領頭羊」。
中國電動汽車在海內外銷量的爆發式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國家的合理布局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與多數歐美國家依賴傳統汽車企業作為電動汽車發展的主導性力量不同,中國更注重充分協調傳統汽車企業與電動汽車企業的積極性,既推動傳統車企向電氣化轉型,又鼓勵帶著電動化基因「出生」的新造車企業參與破局;另一方面,中國充分平衡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極大促進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在管理部門、科研、能源、交通等不同領域的多部門協同合作。其次,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自身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自主品牌在妥善處理好多種技術路線的問題的基礎上,不僅實現了動力電池等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突破,更藉助於國內智能晶片企業產品研發快、與用戶緊密聯繫等優勢,在高等級自動駕駛領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此外,中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得益於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對消費者活躍多變訴求的及時響應,中國自主品牌為滿足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多元化的需求而紛紛聚焦不同細分領域,研發出各種多樣化、多功能的產品。
當前,全球汽車業正經歷一場百年未遇的科技革命。在全球汽車電動化的競爭中,中國汽車產業憑藉在電動汽車「賽道」的先發優勢,在上半場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如今,汽車與信息通信、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使得汽車的屬性和定義早已由過去的機械產品轉變為數據決定體驗、軟體定義產品的移動智能終端。接下來,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下半場比賽中,能否充分發揮中國在信息通信、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領域優勢,將成為決定中國汽車產業能否延續當前在電動化領域內優勢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歐美各國不僅越來越重視動力電池前瞻技術研發,力圖在電池領域趕超中國,還不斷完善本國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以進一步推動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落地。這些舉措無疑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為此,我們既要做好頂層設計,發揮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加深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市場主體同科研機構等的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又要強化行業管理、優化企業戰略布局,加快電動汽車配套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撐電動汽車產業實現更大規模和更高質量發展。
電動汽車2022年產能面臨原材料上升的困境,行業停產消息層出不窮。當前,我國混動汽車市場已逐步過渡到消費驅動階段,混動車型滲透率快速上升背景下,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以上就是電動汽車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