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成都邛崍市以其高效的產業布局和創新的服務模式,成為西部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承載地。近日,一家全球錳酸鋰電池產銷量領先的企業在邛崍實現了從簽約到產品下線的突破性進展,展現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邛崍速度」。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5月2日,位於邛崍市的一家新能源企業無塵車間內,一塊塊鋰電池順利下線。從2月6日項目簽約到產品正式投產,僅用了86天。這一速度不僅刷新了行業記錄,也為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項目總投資約11億元,建設年產10億隻錳酸鋰電池生產線及配套設施,成為填補西部產能缺口的關鍵布局。
走進已投產的鋰離子電池生產車間,全自動化廠房運轉有序,配料、塗布、滾壓分切、製片卷繞、組裝、封口等核心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們身著無塵服,穿梭於設備之間,進行調試和監控。在自動化與智能化的協同下,經過十多道嚴格標準化的生產工序,鋰電池批量下線。企業負責人表示,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二季度計劃完成3000萬元產值,並力爭在8月份實現滿產目標。
項目的高效推進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天新產業園啟動專項攻堅行動計劃,落實專班服務制,項目專員提供「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在註冊登記審批、要素保障、報建、人才公寓申請等多個環節,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難點和堵點。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投產後,專員將繼續上門指導企業完成上規指導、固定資產投資入庫、人才服務及政策申報等工作,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邛崍市已成為成都市新能源、新材料兩大重點產業的主承載地。四川邛崍經濟開發區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規劃面積18.70平方公里,與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構建「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的跨區域合作模式。目前,天新產業園已聚集320餘家產業鏈企業,形成動力電池正極、負極和隔膜三大主材的完整布局。多家企業已成為該新能源企業的上下游合作方,有效縮短了採購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
總結
從簽約到投產僅86天,成都邛崍市以其高效的產業布局和創新的服務模式,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標杆。全自動化生產、智能化驅動以及政府專班服務,共同推動了項目的快速落地和高效運營。隨著邛崍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不斷壯大,未來將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