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經濟格局變革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為國際金融體系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貿易合作日益頻繁,為構建「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通過對2011—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新能源貿易數據及相關金融數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旨在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這一優勢對人民幣錨效應的發揮產生了積極影響。研究表明,中國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的提升,能夠顯著增強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錨效應。具體而言,每提高一單位的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人民幣錨效應將提升0.06。這一結果表明,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與市場拓展,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經濟實力,也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人口規模對人民幣錨效應也有顯著的提升作用,這可能是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反映了市場的廣闊前景,進而促進了新能源貿易出口和人民幣的使用。
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對人民幣國際職能的發揮存在顯著的異質性。在價值尺度方面,每提升一單位的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人民幣的價值尺度職能將提升0.24;在交易職能與支付職能方面,提升幅度均為0.52;而在儲藏職能方面,提升效應最為顯著,達到0.795。這表明,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不僅能夠通過貿易流通增強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使用黏性,還能通過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地位,增強其他國家對人民幣未來價值的認可,從而促進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儲藏與投資功能。
新能源市場分析指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的提升具有潛在的促進作用。儘管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對新能源出口貿易競爭優勢的提升作用尚不明顯,但從長期來看,隨著人民幣國際職能的不斷完善,其對新能源貿易的促進作用將逐漸顯現。人民幣國際化能夠通過降低貿易成本、增強匯率穩定性等方式,為中國新能源企業提供更有利的國際競爭環境。特別是在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後,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有所提升,對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的促進作用也有所增強。這表明,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構建「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的過程中,區域選擇至關重要。研究發現,亞洲地區是中國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轉化為人民幣錨效應的關鍵區域。在亞洲,每提升一單位的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人民幣錨效應將顯著提升3.101。相比之下,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較小,而歐洲地區的影響則不明顯。這主要是由於歐洲新能源發展水平較高,且歐元在歐洲地區的影響力較大,限制了人民幣在該地區的推廣。此外,國別金融水平對人民幣錨效應的發揮也具有顯著影響。金融開放水平和金融實力較強的國家,對人民幣錨效應的提升作用存在負向調節。因此,在構建「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時,應優先選擇金融實力相對較弱、與中國新能源貿易合作密切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作為試點。
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對人民幣錨效應的影響並非線性關係,而是存在明顯的非線性特徵。當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低於某一門檻值(0.242)時,其對人民幣錨效應的影響較小;而當競爭優勢超過該門檻值後,影響將顯著增強。這一現象表明,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在達到一定水平後,能夠更有效地推動人民幣錨效應的提升。因此,在構建「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的過程中,中國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擴大新能源貿易規模,以充分發揮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對人民幣錨效應的促進作用。
六、總結
構建「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不僅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更具備實踐中的現實意義。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動力與機遇。通過深入分析2011—2022年的數據,研究表明新能源貿易競爭優勢對人民幣錨效應的提升作用顯著,且在亞洲地區表現尤為突出。同時,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也將進一步增強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構建「新能源人民幣」貨幣體系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區域選擇與國別金融條件,優先在亞洲地區開展試點,並通過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善人民幣互換協議、推動人民幣在新能源貿易中的廣泛應用等措施,逐步實現「新能源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新能源人民幣」有望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