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背景下,區域物流體系的優化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5月19日,隨著滿載工業線材的貨輪從韶關北江國際碼頭啟程直航香港,一條連接粵北與港澳的高效水路運輸通道正式貫通,標誌著區域物流模式升級邁入新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水運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此前,中南股份銷往港澳地區的鋼材產品需依賴「汽海聯運」或「江海聯運」,存在運輸周期長、成本高、價格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通過整合市場資源並創新運輸模式,「水運直航」線路的開通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此次首趟貨輪滿載1100噸工業線材直達香港,不僅縮短了運輸時間,更有效降低了企業運營負擔。
中南股份通過優化物流路徑設計,「水運直航」模式將單噸物流費用減少60元以上。這一成果源於對供應鏈各環節的精準把控——從碼頭調度效率提升到航線規劃的科學化,企業實現了運輸成本與交付時效的雙重突破。數據顯示,新路線較傳統方式節省近30%的時間,為產品在港澳市場的競爭提供了關鍵優勢。
作為韶關市與廣州港集團合作的重點項目,北江港憑藉其綜合性公共港口定位及「生態優先、綠色智慧」的建設理念,成為粵北地區規模最大內河港口。自2024年7月開港以來,該碼頭通過持續優化與船方、貨主的協作機制,逐步形成高效穩定的運營體系。此次直航成功驗證了其作為大灣區水運樞紐的功能,為未來更多貨物經由北江直達港澳奠定了基礎。
「水運直航」的推廣不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更契合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相較於公路運輸,水路運輸的碳排放量可減少約70%,有效緩解道路運輸壓力並降低能耗。這一模式的成功應用,為粵北地區大宗貨物外運提供了新範式,也為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多層次物流網絡注入活力。
總結: 北江港直航港澳航線的開通,標誌著區域物流體系在降本增效與綠色轉型中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整合水路資源、優化運輸路徑,該模式不僅強化了粵北與港澳的經濟聯動,更推動了大灣區供應鏈效率提升和低碳化發展。隨著港口運營能力持續增強,「水運直航」有望成為連接內陸與沿海的重要紐帶,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