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纖維大致可以分為棉纖維、粘膠纖維、面料纖維、已基纖維、木質纖維、羊毛纖維、維生素纖維、紡織纖維、導電纖維等。棉纖維的採購商主要是服裝企業,粘膠纖維的採購商主要是化工企業,維生素纖維的採購商主要是醫療企業。目前,我國市面上纖維的市場銷量主要是來自於化學纖維和人造纖維。下面就跟隨筆者來看下纖維行業發展前景。了解一下纖維行業分類匯總。
纖維行業是國民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行業之一。纖維產品主要由合成纖維及人造纖維構成。其中合成纖維行業包括滌綸、棉綸、錦綸、丙綸、腈綸、氨綸等多個分類,人造纖維產業涵蓋粘膠短纖、粘膠長絲、醋酸長絲等多個細分產品。
2009-2021年,除2019年外,我國纖維行業產量逐年上升,2020年我國纖維產量達到5011萬噸,同比增長1.86%。2021年1-12月纖維產量為6424.34萬噸,同比增長11.67%。
從行業上游看,2021年行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3%,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反映出行業企業整體負債水平較高;應收帳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均有所下降,說明企業的資產流動性減弱。
從行業下游看,2010-2021年全國限額以上企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總額增速逐年下降,其中2020年受到經濟下行和貿易壁壘的影響,增速下降最為明顯。
在各類纖維產品中,滌綸的產量最高,占整個化學纖維產量的81.71%。其次為錦綸,占整個纖維產量的6.37%。第三為粘膠短纖,占整個纖維產量的6.29%。滌綸、錦綸和粘膠短纖三者合計產量占整個纖維產量的94.37%。
未來,隨著我國纖維工業的發展,纖維材料相關智慧財產權廣受關注。目前,纖維,尤其是聚酯纖維和聚醯胺纖維的專利申請處於領先地位,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對化學纖維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展現出明顯優勢。
1、天然纖維:指自然界生長或形成的纖維,包括植物纖維 (天然纖維素纖維)、動物纖維 (天然蛋白質纖維)和 礦物纖維。植物纖維包括:種子纖維、韌皮纖維、葉纖維、果實纖維。
2、人造纖維:人造纖維是利用自然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纖維素或蛋白質作原料(如木材、棉籽絨、稻草、甘蔗渣等纖維或牛奶、大豆、花生等蛋白質),經過一系列的化學處理與機械加工而製成類似棉花、羊毛、蠶絲一樣能夠用來紡織的纖維。如人造棉、人造絲等.
3、合成纖維:合成纖維的化學組成和天然纖維完全不同,是從一些本身並不含有纖維素或蛋白質的物質如石油、煤、天然氣、石灰石或農副產品,加工提煉出來的有機物質,再用化學合成與機械加工的方法製成纖維.如滌綸、錦綸、腈綸、丙綸、氯綸等。
以上就是小編對纖維行業發展前景和纖維行業分類匯總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