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攀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已成為消費者關注的核心議題。近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GB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這一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的新國標將於2026年7月起強制實施。新規以"不起火、不爆炸"為核心目標,通過系統性技術升級推動行業向更高標準邁進。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相較於2020版標準,新國標對電池單體內短路引發的熱失控防護提出更嚴格要求。在熱擴散測試環節,動力電池不僅需要滿足"不起火、不爆炸"的基礎條件,還需主動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並確保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健康威脅。這一升級直接將安全防護從被動防禦轉向了主動預警,標誌著行業對電池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的深化。
為應對複雜道路環境帶來的潛在衝擊,新國標特別增設底部撞擊測試項目。該測試要求電池在遭受模擬路面障礙物撞擊後,必須保證無電解液泄漏、外殼破裂或起火爆炸現象,並通過絕緣電阻檢測驗證其結構完整性。此舉將有效提升動力電池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的抗衝擊能力。
針對用戶對快速補能的迫切需求,新規首次引入"300次快充循環後進行外部短路測試"的要求。這意味著電池需經受住長期高頻充電帶來的材料老化考驗,在極端工況下仍要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基準。該條款既推動技術創新,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可靠的使用保障。
新國標採用階梯式落地方案:2026年7月1日起適用於所有新申請車型,而存量已獲批車型則獲得一年過渡期至2027年7月。這一安排預計將在2026年下半年引發舊款車型的降價清倉潮。行業觀察者指出,新規將顯著抬高技術門檻,加速中小企業的研發成本壓力,推動產業向頭部企業集中,並促進動力電池安全標準體系的統一化進程。
總結來看,《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通過系統性測試升級和強制性約束條款,構建了覆蓋電池設計、製造及使用全周期的安全防護網絡。新規不僅回應了公眾對新能源汽車自燃風險的核心關切,更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為技術疊代與產業升級注入持續動能。未來兩年將是動力電池企業關鍵的適應期,而消費者也將從中獲得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