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白酒行業年報披露完畢,ST岩石因全年營收2.85億元、淨虧損2.17億元觸發退市指標,自4月起被實施風險警示。海南椰島、ST春天等企業同樣面臨"戴帽"危機,折射出白酒產業在存量競爭中加速洗牌的現實圖景。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持續擴張與中小酒企經營困境並存,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白酒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作為典型跨界案例,ST岩石1993年以陶瓷業務上市後歷經多次更名,在2019年借醬酒熱潮轉型為"上海貴酒"。其營收從2020年的7971萬元躍升至2023年的16.29億元,曾被視為跨界成功範本。然而2024年遭遇關聯方財務風險、管理層動盪等多重衝擊,全年營收暴跌82.54%至2.85億元,經銷商數量銳減,存貨因訴訟被查封超3.64億元。連續三年審計報告保留意見凸顯其持續經營能力堪憂,印證跨界轉型需深度紮根行業本質。
2024年成為退市新規實施元年,海南椰島(營收1.75億/淨虧1.36億)、ST春天、蘭州黃河等企業因觸及"營收低於3億元且淨利潤為負"指標被警示。蘭州黃河啤酒業務萎縮致營收下滑12.73%,虧損擴大至1.04億元;海南椰島則受困歷史債務與多元化失敗,保殼嘗試屢次落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白酒產量連續8年下降,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茅台、五糧液等頭部企業市場份額突破65%,而中小酒企面臨"量價雙殺"困境,2024年近半數上市公司營收同比下滑。
跨界資本退潮趨勢顯著,港股銀基集團因轉型失敗於2023年底退市;怡亞通酒飲業務收入從2018年的97億元驟降至2024年不足6億,並停止披露細分數據。這些案例揭示白酒行業作為重資產、長周期產業的本質屬性:需要數十年品牌沉澱與渠道深耕,短期資本套利難以突破競爭壁壘。頭部企業通過產能擴張(如山西汾酒以360億營收躋身前三)強化優勢,而中小酒企在營銷創新、品質升級上面臨更高門檻。
總結來看,白酒行業正經歷從規模導向向價值驅動的深層變革。財務退市規則加速淘汰邊緣玩家,倒逼從業者回歸產品本質與長期主義。跨界轉型需警惕"概念炒作"陷阱,唯有專注核心能力建設的企業方能在存量競爭中突圍。當前30餘家上市酒企中半數營收承壓的局面,既是對行業泡沫的擠壓警示,也為優質企業騰挪出結構調整空間。在消費升級與集中度提升雙輪驅動下,白酒產業正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註:本文由行業分析系統生成,數據來源於公開披露財報及統計局官方統計,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