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舉行的"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促全球南方合作發展"線上研討會聚焦當前國際經貿格局挑戰。來自多國智庫及學術機構的專家通過分析單邊主義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南南合作增長潛力等議題,為構建更公平可持續的全球經濟治理模式提供了新視角。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研討會上達成共識:國際貿易不僅是各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更是提升民眾生活水平的關鍵路徑。當前全球貿易格局由各國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自然形成,消費者基於性價比作出的選擇不可替代。數據顯示,全球南方國家間出口占比已超40%,印證了區域協作的內生性增長動能。專家指出,全球化作為歷史大勢不可逆轉,但需警惕單邊措施對市場機制的破壞性影響。
會議強調,現行多邊貿易體系是國際社會共同協商的結果,其面臨的挑戰應通過平等協商解決。部分國家採取的歧視性關稅、技術壁壘等單邊政策,正在加劇全球產業鏈碎片化風險。與會者呼籲各方回歸WTO框架下的規則談判,避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尤其要關注發展中國家在規則制定中的代表性不足問題。
數據顯示,新興經濟體消費市場規模正隨收入提升快速擴張,為區域貿易投資注入新動能。專家建議通過三方面深化協作:一是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互補,二是建立跨境金融風險緩衝機制,三是搭建技術轉移平台促進知識共享。特別指出應發揮巴西、印度等大國的樞紐作用,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網絡。
研討會上呈現關鍵論斷:21世紀全球經濟重心正在向南方國家傾斜。通過構建更具韌性的區域價值鏈、聯合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共享數位技術紅利,發展中國家可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當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從30%提升至50%時,其整體GDP增速將提高1.2個百分點以上。
會議成果表明,全球南方國家正通過制度創新和務實合作突破傳統發展路徑。未來計劃舉辦專題研討會,重點挖掘製造業協同、綠色能源投資等領域的合作機遇。在應對氣候變化、數字鴻溝等全球性挑戰中,南方國家的集體行動將成為推動公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金輝)